解放军总政治部解答:国防生及军校招生政策
2009-09-01 15:02:57中国教育网
2009年国防生招生计划日前已由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下达。2009年全军和武警部队将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中招收7500名国防生。同时,2009年28所军队院校和25所武警部队院校计划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1.5万名。国防生和军队院校招生有哪些不同于普通高校招生的政策规定?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日前,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考生关心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解答。
1.国防生如何招生?
答:国防生是指军队与普通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毕业后任命为部队现役军官的在校大学生。国防生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从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另一种是从普通高等学校二年级以上在校大学生中考核选拔。
2.国防生与军队院校学员、普通高等学校其他在校大学生有何区别?
答:①国防生与军队院校学员同为军队干部生长补充的重要来源,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军队院校学员“入学即入伍”,拥有军人身份;国防生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期间不办理入伍手续。②国防生与普通高等学校其他在校大学生接受相同的课程学习和专业教育,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国防生还享受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需要完成规定的军政训练课程,接受所在高校和军队驻校选培办双重管理。
3.国防生培养现状如何?
答:200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建立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累计招收和选拔国防生7万多名,已有3万多名毕业补充部队,成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2009年,全军和武警部队计划招收国防生7500名,招收专业主要为部队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武器类和军队通用的气象、外语、财会、医疗等专业。
4.国防生报考对象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①符合公民应征服现役的政治条件,思想品德优良,志愿从事国防事业,毕业后服从部队分配;②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被录取的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或者保送生;③参加高考时的年龄不超过20周岁(截至当年8月31日),少数民族考生年龄可放宽1岁;④身体心理健康,未婚,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志愿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党员、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或者特长生,以及少数民族学生,优先招收。
5.报考国防生如何填报志愿?
答:国防生招生实行提前批次录取。考生应在学校组织填报高考志愿时,对照当年的国防生招生计划,填报招收国防生的普通高校及相关专业。具体报名时间、方法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确定。填报国防生志愿后,如不具备国防生录取条件或因计划限制未被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其他志愿的正常录取。
6.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如何组织?
答:国防生的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工作,由所在省军区(卫戍所、警备区)组织,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同步进行。政治考核合格的考生,取得面试资格。政治考核和面试均合格者,参加体检。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将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合格考生的有关情况录入电子档案,作为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审核录取的主要依据。
7.国防生入学后复审复查如何组织?
答:国防生新生入校后,高校和军队驻校选培办将在15天内组织政治复审和身体复查,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表现、献身国防事业志向、身体心理状况等。复审复查合格的,由军队驻校选培办报军队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确认国防生资格。复查复审不合格的,如果符合所在高校普通生录取标准,可以转为高校普通生;不符合普通生录取标准的,由高校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8.对国防生享受奖学金有哪些规定?
答:国防生在校期间享受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奖学金由学杂费和生活补助费两部分构成,其中学杂费由军队与高校直接结算,生活补助费由驻校选培办逐月发放给国防生本人。国防奖学金标准根据高校学费不同和市场物价变化适时调整,目前的标准为10000元/年。国防生还可享受所在高校其他非义务性奖学金。
9.国防生军政训练如何组织?
答:国防生在保证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要接受必要的军政基础训练,打牢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掌握相应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军人作风。军政训练内容包括军政理论教学、日常训练、假期集中训练和见习锻炼。其中,假期集中训练和见习锻炼由军队指定的国防生军政训练基地承训,主要安排在寒假或暑假进行。
10.国防生本科毕业能否报考研究生?
答:根据教育部、总政治部有关规定,2009年新招收国防生培养目标为指挥干部的,毕业时与军队院校指挥类毕业学员一样,不能直接报考或者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而要到军队工作满一定年限、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后以在职干部身份报考;培养目标为非指挥干部的,毕业时经批准可以报考或者推荐免试攻读招生单位、培养国防生普通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其中,被军队院校录取的,按照有关规定直接办理入伍手续。
11.国防生毕业时如何分配?
答:国防生毕业时经高校和驻校选培办综合考评合格者,按照《国防奖学金协议书》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分配岗位和去向按照专业对口、人尽其才的原则合理确定,在满足军队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兼顾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意愿。国防生毕业后,主要补充到部队专业技术岗位,部分适合担任指挥干部的,可补充到指挥岗位任职。
12.国防生毕业后如何确定职级待遇?
答:毕业国防生享受同职级(衔)军队现役干部各项待遇。首次确定职级、评授军衔、评任专业技术职务以及住房分配,毕业国防生与同期入军校学习的毕业学员相同。根据军队有关政策规定,本科毕业生定为副连职(或技术13级)、中尉军衔(或文职8级)。毕业国防生的军龄,夏季毕业的从报到当年6月30日起算,春季毕业和实行弹性学制于其他时间毕业的,从到军队报到之日起算。
13.国防生毕业后对服役年限有何要求?
答:国防生毕业入伍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服役。符合法定条件,经组织批准,可退出现役。
14.2009年哪些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
答:2009年有28所军队院校和25所武警部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共有100多个专业,招生总量1.5万余人。具体院校和招收数量,考生可到各省级高等学校招生网站查询。
15.报考军队院校应怎样填报志愿?
答:志愿报考军队院校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须填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表》。填写时注意在“提前单独录取”栏内写清所要报考的军队院校名称和专业。
16.报考军队院校,哪些考生可优先录取?
答:省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单科竞赛获奖者、有文体专长并获得省级以上相应证书者、军队干部子女、烈士子女,可在投档比例范围内优先录取。
17.哪些军队院校招收文科考生和女生?
答:军队院校以招收理科考生和男生为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军事经济学院等院校招收少量文科考生。一些院校技术类专业招收少量女生。
18.2009年有哪些军队院校招收无军籍学员?
答:2009年可以招收无军籍学员的院校只有解放军艺术学院和第二、三、四军医大学。无军籍学员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军籍,但享受军队提供的相关待遇,毕业考核合格的办理入伍提干手续并分配到军队单位工作。
19.无军籍学员与其他军队院校学员有何不同?
答:同军队院校其他学员相比,无军籍学员在招生录取、教学管理、分配等政策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4点:①学员入校时,不办理入伍手续,其户籍管理按照承训院校所在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户籍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②考生入校经复查合格后,院校与学员本人须签订《军队院校无军籍学员入学协议书》。③无军籍学员于毕业当年6月份,办理入伍提干手续,入伍时间统一从当年6月30日起算,同时注销户口,家属按有关规定享受军属待遇。八年制医学教育学员于第五学年结束时办理入伍提干手续。④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医疗费用按学校所在城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有关政策执行。免交学杂费和住宿费,服装由院校统一组织下拨,学校每年向学生发放10个月共3300元的生活补助费(寒暑假两个月不发),其他费用自理。
20.军队院校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
答:军队院校在录取工作过程中,当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量不足时,可扩大到第二志愿或服从调剂的上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录取,仍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进行,招生院校不得拒录非第一志愿高分考生。录取考生时如院校指挥类专业出现生源不足,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应积极调剂生源。如重点院校指挥专业通过调剂生源仍然不足,经报全军招生办公室同意后,可在一类本科最低录取控制线下依据考生分数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投档,但不得低于二类本科录取控制线。各招生院校不得将招生指标调剂到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
北京军区日前与天津科技大学举行培养国防生签约五周年纪念大会。图为该校女国防生在纪念大会上展示才艺。
【链接】117所国防生招生院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井冈山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理工大学、聊城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华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宁夏大学、烟台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春工程学院、宁波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广东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