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军人的精彩突击
2009-09-01 14:41:17人民日报
3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京西宾馆亲切会见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部分基层部队人大代表。
“听说你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标兵?”握着向南林的手,胡锦涛问道。
“我做得还很不够。我们青年官兵要时刻牢记主席的嘱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提高打赢本领,按照主席提出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做让主席放心的好战士。”
“今年多大了?”
“28。”
“这正是年轻的时候,年轻要有为啊!”胡锦涛勉励向南林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再立新功。
从训练场上的“菜鸟”到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一次的军事尖子,从普通战士到青年士兵的楷模,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修理连二级士官向南林,在军营与时代的海洋中收获和奉献着人生的价值。
大海因为浪花而奔腾不息,浪花因为大海而永不干涸。合着大海的涛声,融入绿色方阵的向南林和他的战友们奏出了一曲壮丽的当代中国士兵之歌。
一名士兵与一个蓬勃向上的连队——科学理论的光芒照亮基层部队建连育人的道路,勇往直前的向南林成为了这条路上的火炬手
向南林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雪。
1999年12月,当运送新兵的火车抵达冰天雪地的佳木斯,第一次走出四川大巴山的向南林对自己说,当军官的梦想,就要从这里起航了。
军事素质、专业技术、理论文章……向南林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切新的东西。在他看来,人的脑子就像一块地,与其闲着长荒草,还不如种点庄稼——不管是苞米,还是谷子。
科学理论,就是从这时起进入参军前连火车都没见过的向南林视野中的。新兵下连,看到指导员曹树林常常把报纸上的理论文章剪下来,他也模仿着做起了自己的剪报本。
慢慢地,向南林的知识面宽了,写汇报、体会不用咬笔头了。
后来,他发现父母来信里说到的家乡新鲜事以及连队训练、工作的小事,似乎都跟报纸上的“大道理”有关。
再后来,他开始思考:既然国家和军队离我并不远,我能为国家、为军队做些什么?是不是努力考军校、当军官就是“有出息”了?……
看得越多,思之越深。信仰的种子,渐渐播撒在了一颗年轻而纯洁的心里。
2003年7月,向南林从士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驻佳木斯某高炮团修理连。
“人哪去了?”一天夜晚,连长任振东在查铺时发现向南林没在,摸摸被窝,还有热气。从三楼转到一楼,只有工具库的门缝里露出一丝光线。推门一看,向南林正点着蜡烛看书呢。
修理连白天任务重,晚上熄灯后,向南林常常抢着替战友站第一班岗,或是藏在被窝里打手电看书。这些事儿,连长早有所闻。可亲眼看到就着昏暗的烛光、猫在杂物堆里夜读的向南林,任振东还是有些心疼:他是真的爱书啊。
第二天,连支委会研究决定,工具库改作向南林和战友们的学习室。两张斑斑点点的床头柜并成书桌,向南林的书法作品往墙上一贴,几平方米的房间一下子有了生气。团里特批,修理连学习室晚一小时熄灯——前提是,不能影响第二天的训练和工作。
学习室的灯光,每晚如约而亮。一年后,向南林走上了连里谈创新理论的讲台,学习心得登上了报纸。他还把讨教的电话,打到了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的家里。
这小子,胆子咋就这么大呢?2005年初,团政委孙殿文决定让向南林在全团“亮相”,一来试试他的胆量,二来摸索摸索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战士给全团官兵讲课,这在高炮团的历史上是头一回。几百名干部战士坐了黑压压的一片,向南林就像平时跟战友聊天一样,不慌不忙地聊起了他的“向式学习法”。
“什么叫‘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很多战友都想转士官,个人的愿望和组织的挑选是一对矛盾。怎么解决呢?用发展的办法:一方面,干好本职工作得到组织认可,另一方面,加强学习提高全面素质。自身发展搞好了,矛盾自然就能化解了……”
当大礼堂里一次次爆发出战士们会心的掌声和笑声,原本比向南林还紧张的政委手心不再冒汗了:基层部队正需要向南林这样用战士的语言讲理论的人!
“我谈不上什么学术水平,对理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向南林说。在他看来,科学理论最大的力量在于让人登高望远,促人胸立大志。这个“志”,就是爱党的信仰,报国的志向。有了这样的大志,就不会因为从军的艰苦而后悔自己的选择,也不会被“外面世界的精彩”扰乱自己的心。
以我讲你听的方式与战友们分享他的精神领悟,向南林觉得还不够,他要让大家都来学理论、用理论。
起初,身边的战友并不是都像他一样喜爱理论书籍。
“放那儿吧。”向南林把理论书籍送给一位老兵,对方的反应,使他一时语塞;精心编印的小报“理论之窗”发到班里,常常一连几天挂在报架上……
看到向南林捧着理论书籍爱不释手,副班长姜宝成有些不解:“连个故事情节都没有,有啥好看的?”向南林跟他约定:“跟着我学三天,你觉得有意思的话,就和我一起向全连推广。”
从新兵连开始,他们俩就是一对好朋友、好搭档。论修理技术,姜宝成没的说,但这位酷爱漫画和武侠小说的东北男孩不爱学习也是出了名的。不管谁提问,他都答两个字:“不会!”战友们送他外号——“不会先生”。
训练一结束,向南林拽着姜宝成进了学习室,塞给他一本《学哲学用哲学》。姜宝成每翻过几页,向南林就给他讲讲自己看了这一部分以后的体会,聊聊书上的这些方法论对自己的训练和工作、对老家种田种树有什么启示。
第三天晚上,向南林还没进门,姜宝成已经坐在了学习室的书桌前……
“能带动一个人就带动一个人,能带动一个班就带动一个班。”究竟能让多少人喜欢上理论,向南林自己最初也没有想过。然而,战友们学习理论的热情,他最初同样没有想到。
以前,修理连和其他连队一样会前拉歌,比声音、比气势;如今,修理连不仅拉歌,还“拉”理论。一人问几人答,一班问二班答,比谁出的题目有水平,谁的答案好,谁联系实际的能力强。要强的老兵和不服输的新兵,把学理论变成了一场竞赛,把理论从书本学到了心里。
作为团里的技术保障连队,修理连的技术专业多达十几个。在向南林的带动下,不同专业的战士们交叉学习,本专业精的主动把“绝活”教给别人。大家说,这就是全面、协调发展。
在安排新年度训练计划时,代理排长李宝杰特意把骨干的“传帮带”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有一段时间,我们连里的修理技术人才差点接不上茬,就是因为后续骨干培养没有及时跟上。”李宝杰说,“人才出现断档的话,部队怎么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信息化就是让我们看得更远,听得更广,炮弹更准,打得更及时。”从前一说话就脸红的新战士胡威,如今也能在全连的大会上侃侃而谈,“向班长说了,过河卒小作用大,战士位低责任重。我们基层官兵即使是最普通的炮手,也要做一个专业精通、胜任本职的行家里手,就是为信息化做贡献。”
“成天跟锅碗瓢盆打交道,能有什么发展?”李秀山刚被分配到炊事班时,很是沮丧。“就拿蒸馒头来说,把面和碱比例调适中,揉匀了,就是协调;蒸出的馒头香喷可口,大家都愿意吃,就是以人为本;定期弄点粗粮调剂调剂,就是全面发展。你还能说这跟‘发展’没有联系吗?”向南林的一番话,让这位一度吵闹着要回家的新兵,后来成了炊事班的一把好手。
……
春去秋来,向南林的学习室成了全连官兵学习和交流的园地。向南林在这里阅读了几十本理论书籍,记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学习感言,组织了全团第一个理论学习小组,总结整理出了《基层官兵理论学习观点辅导教材》《理论观点随机学双十条》等被全师推广的小册子。
2003年至今,修理连两名干部考上硕士、博士,9名战士考上本科院校和士官学校,一大批战士完成了本科函授,“不会先生”也被战友们改称“大学生”了……他们,也都是从这间小小的学习室里走出去的。
学习室最醒目处,高悬着向南林在与方永刚教授交流后书写的条幅——“对真理的最大尊重是运用,对真理的最大信仰是践行。”
一名士兵与一支跨越式发展的军队——转型中的中国军队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小兵”向南林在这挑战之中找到了人生的大舞台
新兵就是新兵。且不说崭新的胶鞋和那身连个褶子都没有的军装,光看怯生生的眼神就知道,这是个新兵。
向南林刚到部队时,吃饭都不敢大口吃。分班那天,眼看着一起坐火车来的新兵们陆续被老兵带走,偌大的操场上,只有他孤零零地站到最后。
向南林后来才知道,他太不起眼了——1米65的个儿,又黑又瘦,班长们没看上。
体能上的差距更大。战友们大多高大结实,别说5公里越野跑这样的难度项目,人家就是齐步走得稍快了些,排在队末的向南林也得一溜小跑才跟得上。
向南林怕被淘汰,怕让他脱下这身从小就向往的绿军装。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一刻不停地踢正步、做俯卧撑、练冲刺,数九寒天汗流浃背,胳膊肿得拿不起馒头。
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向南林考核全优。新兵营嘉奖的大红喜报乐坏了父母,更让战友们对他刮目相看。
当然,这只是故事的开头。军人的荣誉——那用超乎常人的付出所换来的荣誉,几乎伴随着他前进的每一步。下连当战士,他在全营新兵中第一个成为“全能炮手”;就读士官学校,他连年被评为“优秀学员”;毕业后当指挥仪修理技师,他在集团军专业比武中取得第一名……
一茬茬的老兵走了,一茬茬的新兵来了,军队在这年复一年的新老交替中悄然前行。向南林突然发现,他已经数不清自己走坏了多少双胶鞋,磨破了多少双手套。他的手掌结上了厚厚的老茧,握得新兵顿生敬畏。他再也不用像刚参军时那样扯着嗓子喊口号了,仿佛嘴巴轻轻一动,洪亮的声音就能脱口而出。
无论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向南林都是一个老兵了。但,在他的内心里,他觉得自己永远是新兵,一个与被淘汰的恐惧如影随形的新兵。
2005年春天,团里预备换装某新型雷达。大家有喜有忧,喜的是这下高炮有了电子眼,愁的是全新的装备一没专业教材,二没训练骨干。
在选择了跨越式发展道路的中国军队,装备的更新常常是革命性的。新雷达的列装,意味着旧雷达和指挥仪等装备将退出历史舞台,也意味着指挥仪专业出身的向南林所学的技术一夜之间没有用了。
有人建议他改行去修炮,这对于一专多能的向南林来说,算得上轻车熟路。按照有关政策,从士官学校毕业的士官可以保证在部队干满12年,不用担心去留问题。向南林的选择却出人意料——与退而守业相比,他更愿意向新的领域发起进攻,哪怕这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
“指挥仪虽然淘汰了,但它的部分原理跟新雷达是一样的,我们为啥不从现在开始攻关呢?”新雷达还没到团里,向南林就和厂家、母校频频联系,收集了百万字的资料,把它的脾性摸了个大概。团里成立新装备修理操作攻关小组,向南林主动请缨,担任组长。
这个组长不好当。既要编写操作教程,琢磨训练教案,还要给操作骨干授课讲解,一步步全靠自己摸索。每天天不亮,向南林就到了训练场。为了弄明白新装备的线路构造,他趴在雪地上反复接线,一趴就是一两个小时。深夜,当战友们都已入睡,他还在修改操作教程……
起早贪黑的几个月下来,向南林瘦了一圈,但他编写的20多万字的操作教案,手把手带出来的15名雷达操作手,却为部队实现新型雷达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军区的雷达站比武中,他还率队获得4个单项和团体第一名。
“信息化战争无前人,小兵也要干大事。”向南林相信,只要有了现代化的眼光和胆略,小兵的心中,能装下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大舞台。
2003年春,伊拉克战争打响。电视画面里美军在本土遥控前方士兵进行装备修理的远程支援系统,在向南林脑海中挥之不去。
毕业来到高炮团,一听说团里也准备研发类似的系统,向南林立即要求加入攻关组。跨过了无数难以逾越的“技术差”,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向南林和战友们成功研制出的某型“野战抢修综合支援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军区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专家们惊奇地发现,这样一套高科技成果,竟然出自基层部队一群士官之手……
2004年夏天,向南林又冒了一次“险”:把火炮的指挥仪拆了。
火炮指挥仪价值上百万元,内部有上万个元件。按照惯例,这样的精密仪器出了问题,应该由厂家来修理,向南林却提出自己干。
姜宝成劝他说,咱们刚比武拿了奖,不容易,这次要是修不好,可就把“牌子”给砸了。向南林态度很坚决:这个故障已经困扰部队很久了,你不修、我不修,战斗力受影响怎么办?
光是拆机器,就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向南林带着几名士官,像医生做手术一样,在头发丝般细密的线路间寻找故障点。
“药到病除”的那一刻,一直站在向南林身后“督战”的团长、政委带头鼓起了掌。他们明白,向南林的“冒险”带给这个团队的,远远不止是某个故障的排除……
“啥是跨越式发展道路?就是别人走了一条弯路,我们走的是捷径。”向南林用自己的语言,向战友们讲解中国军队的发展之路。他说,对于基层官兵而言,适应军队发展的“捷径”,就是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向火炮技师学火炮,向油机技师学油机,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向南林在专业技术上同样无所不学,被战友们称作“可怕的向南林”。
普通一兵身上所承载的,何尝不是中国军队发展变化的缩影?
团长王志恒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从军校毕业时,5公里跑得快不快、手榴弹扔多远,是衡量“好兵”的最重要指标。而今天,体能、技能与智能的三重考量,已经成了为打赢现代战争枕戈待旦的中国军人的必备素质。
“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无论军事变革如何发展,人与武器的结合,最终是在基层部队、由向南林这样的普通战士来完成的。”王志恒说。
中国军队的每一座军营里,都高挂着8位英模的画像,其中有两位来自东北这片黑土地——雷锋和苏宁。向南林当兵的地方,正是苏宁生前所在部队。
从参军开始,决心像苏宁一样勇攀现代化建设高峰的向南林就不甘心当一名普通战士,但他的大学梦、军官梦却一次次无情破灭。
报考军校,因为名额有限未能如愿,只得退而求其次考了士官学校;毕业时有望留校,却因军队精简岗位缩编而作罢;两次提干的机会,都由于政策的限制而与他失之交臂……出现在战友面前的,永远是那张灿烂的笑脸,但只有向南林自己才知道,在失落的那些日子里,他往操场角落里一坐就是几十分钟……
“既然成不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那就成为将军手中的一柄利剑吧。”向南林没有被击垮,他又出发了。
多少痛苦的历练,才能铸成这样坚硬的肩膀?多么豁达的心胸,才能凝聚成这般永远向前的力量?
向南林参军的1999年,是全军士官制度改革的第一年。今天,人称“兵头将尾”的士官,已经成为中国军队的中坚力量。随着武器装备技术含量的日益提高,国外一些军事理论家甚至把未来战争定义为“士官的战争”。
“选择了军营,就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战场。我将义无反顾地去迎接雷霆与朝阳。”向南林告诉自己,即使只能当士兵,也要做最优秀的士兵。
首届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二等奖,沈阳军区装备技术士官优秀人才标兵奖……从军8年,向南林不厚的履历里写满骄傲。
对于军人使命,这,无疑是和平年代的一名普通士兵作出的最响亮的回答。
一名士兵与一个充满生机的新时代——富有生气的青年一代是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果之一,在新时期成长的向南林为这个时代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与活力
“向南林闯祸了!”一个长了翅膀般的“坏消息”,很快传到了连长任振东耳里。
2006年一个周末的下午,团篮球赛举行决赛,对阵双方是团长王志恒率领的机关队和五连。担任裁判的,是国家二级篮球裁判向南林。
机关队几乎包揽了历届比赛的冠军,这次循环赛一路打来也是形势大好。面对强劲的对手,憋急了的五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军令状”:“赢了,回去会餐;平了,跑5公里;输了,跑10公里!”
比赛还有5分钟就要结束时,向南林一声哨响,把机关队的绝对主力、累计犯规5次的团长罚下了场。这声哨,让机关队最终以两分之差惜败,也让向南林成为了高炮团历史上第一个把团长吹下场的裁判。
连长又气又急,担心、埋怨的话不知从何说起。向南林却大为不解:“篮球场上只有球员,没有团长战士之分,给谁吃‘红牌’都很正常啊……”
大家没有想到,向南林不仅没有挨“训”,此后每次打篮球,都被团长点名当主裁。
实际上,向南林近乎“愣”的直率,官兵们已不是第一次“见识”。
2003年8月,到修理连不久的向南林走进了连长办公室。“毛巾叠成豆腐块摆在脸盆里,表面看整齐划一,但湿毛巾叠起来放一天就会有股馊味,不利于战士身体健康……”
“‘小红牌儿’才来几天,就想改老规矩!”直线加方块从来都是部队的特色,正在大抓连队正规化建设的任振东有些生气,把向南林“抵”了回去。
过了几天,向南林又来了,径直把两块毛巾伸到连长鼻子底下,“连长,这两块毛巾,您想用哪块?”“当然是没有怪味的这块了。”向南林亮出答案:“这就是挂在床头和叠起来的区别。”
第三次,向南林带来一份密密麻麻的“建议书”。第一条,湿毛巾的危害——那是他专门从医务室请教来的;第二条,毛巾的正确挂法——怎么做到既干燥又整齐划一,他在宿舍里比划半天才找到方案……
“这个家伙不简单!”三个回合,任振东彻底被说服了,当晚开会,改!
打“毛巾事件”起,向南林的意见和建议就没断过:夏天冲凉水太冷,对关节不好,如果把炊事班闲着的大缸拿来盛水放上一夜,水温肯定能升高几度;两个小时的外出假太短,坐公交车来不及,打车得花上好几十元,浪费战士们的钱;技术分队新兵本来就少,平时的公差勤务却大多让新兵承担,容易挫伤新战士的积极性……
姜宝成看不下去了:“咱俩才来几天,你就三番五次给领导挑刺,以后我们还怎么在这里待啊?”向南林却很坦然:“这又不是我自己的事。对大家有好处、对连队长远建设有好处的建议,为啥不能提呢?”
“有人负责我服从,没人负责我负责。”因为毫无私心,所以毫不犹豫。团领导废除了那些不符合实际的“土政策”,也因此而认识了敢于直言的向南林。
“与我们那一代见了连长连话都不敢说的兵相比,向南林多阳光、多有活力啊!”有着20年带兵经历的政委孙殿文,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他的兵,欣赏他的兵。
他的思想,深刻而富有远见。
2007年,连队推荐技术尖子参加上级组织的专业比武,向南林出人意料地要求让别人去。向南林认为,平时比武靠尖子能“得分”,但战时只靠几个尖子的话就得“丢分”,连队平时的荣誉重要,战时能否打赢更重要。在未来战场上,全连官兵必须人人过硬,个个都是尖子。如今,让“二流选手”上赛场,已经成为不少兄弟连队争相效仿的做法。
他的性格,勤奋而执著。
到厂家送修装备,一向被向南林视作学艺的好机会。2005年,向南林听说厂里新来了一个手艺高超的老师傅,又磨着人家要拜师,对方却不为所动。向南林不灰心,老师傅走哪他跟到哪,干杂活、端茶水,讲自己一路风餐露宿押运装备的故事。老师傅终于被向南林的诚心打动,不仅收下这个徒弟,还把多年积累的维修心得和一套自己设计的应用维修工具送给了他。
他的心,善良而纯净。
当兵这些年,向南林用微薄的工资承担着弟弟上学的大部分费用,每个月还要挤出50元资助佳木斯孤儿院里的伤残孤儿。当战友家里受灾时,他一次性寄去几千元。大年初一,新兵们从梦中醒来,看到的是床头写满了向南林鼓励话语的卡片,而他们的家里,也收到了汇报孩子入伍表现、请父母放心的“班长来信”……
出生于1981年的向南林,有着“80后”士兵的共同特点。他们喜欢讨论,不喜欢被灌输——就像向南林倡导成立的理论学习小组,你问我答式的互动,让理论有了跳动的色彩;他们喜欢创新,不喜欢守旧——就像24岁的二级士官杨明,从打游戏想到了用电脑编程为飞机识别构建全新的三维图模;他们喜欢表达,不喜欢隐藏——就像团里的局域网和“首长信箱”,总是被发表各种意见的帖子和邮件塞得满满当当……
向南林知道,这一切,来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知识爆炸”式的信息获取,给了他们开放的心态和社会参与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告诉了他们立身做人的标尺;而一支走向现代化的部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以人为本”呵护着他们的成长。
向南林所在的高炮团,“个性张扬”备受鼓励,“宽容闪失”写进了团里的文件。
年轻的士兵们缺少些什么,向南林同样心如明镜。
“80后”战士的消费观念,一度让连队干部挠头。从小家境优越的战士张宏,袜子、裤头脏了就扔,还振振有词:“社会发展了,花钱买个人用品是刺激消费。”
团里的文艺晚会上,向南林把这件事编成了小品《算给新兵的“经济账”》。“一双袜子4元钱,一冬天穿100双,就是400元钱,相当于城市低收入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啊。”小品带来强烈震撼,张宏最终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
“器物放置时间长了,不经常擦拭就会有积尘,人的心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常常拂拭心灵,不让心灵落浮尘、生污垢;要常常拂拭心灵,多些自警、少些自负,多些自律、少些自得,多些自省、少些自喜,多些自信、少些自卑……”向南林在日记中写道。
聪慧而又进取、真诚而又清醒的“80后”,是充满希望的新一代。
由这样的士兵组成的中国军队,必将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