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校生:用什么擦亮心中的钢枪?
2009-09-01 14:14:46人民网-《解放军报》
话题一:“忠诚”和“服从”能否统一?
【论坛区】
“炮院政工网”专门开设了“你言我语价值观”论坛专区,学员们可以自主“冒泡”或“拍砖”——
网友“今天想知道”:军人必须以服从为天职。既如此,我看不出来有什么必要特别强调忠诚。
网友“自说自话”:忠诚就能打赢吗?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第一是无条件服从;第二是必须打得赢。
【回音壁】
今年初,炮兵学院政治部在组织思想状况问卷调查中发现,有37%的学员坦承面对复杂社会环境,经常会在苦乐得失等问题上产生疑问和困惑,2.7%左右的学员难以对上军校为什么、实现人生价值靠什么等问题作出肯定回答。
思想战线之所以被称为“战线”,因为其实质就是一场争夺青年、争夺传承者的斗争,这场斗争的胜利者将赢得未来。
3月下旬,政治理论教研室召开教学形势分析会,启动了“政治理论创新教学工程”。截至目前,教研室结合学员思想现状摸底情况,组织了6场有针对性的宣讲辅导,引起学员强烈共鸣。
从“家门”到“校门”,如何积极引导青年学员接触社会、接触实践,深刻了解国情,由今天的“旁观者”变为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参与者、建设者?
学院启动了“红色之旅”系列教育实践课。4月4日清明节,2000余名学员徒步前往肥东县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瞻仰革命遗迹,重温入伍誓词。4月10日,《邓小平理论》课,任课教员杨家余带领1000多名学员参观庐江县汤池镇新农村建设。6队学员顾猛激动地说:“我家就在农村,现在农民日子越来越好过,跟党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对我来说,拥护党的领导,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
□对话·政委张志辉
记者:青年学员首先是知识分子,相较于同龄人,他们更具有思考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怎样才能把“军魂”意识真正植入他们的心灵?
张志辉:对于青年学员来说,自我启发、自我思考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途径。具体到“军魂”意识,不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思想辨析,不从中国国情和人民军队发展历史上加强引导,没有亲历过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曲折历程的青年学员,将很难从认识上对“忠诚于党”产生感性升华和理性认同。
话题二:“为人民服务”还有没有时代魅力?
【论坛区】
28队学员肖凤健在论坛上发帖:“我在寒假救了一名落水儿童,本来很自豪。可是,后来孩子父母千方百计找到我非要给报酬,还说只有我收下报酬,他们才觉得不亏欠。这让我很尴尬也很困惑。”
肖凤健的帖子引起了很多共鸣。网友“红豆”甚至提出:“时间就是金钱,劳动创造财富,学雷锋是一种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不宜再作提倡。”
【回音壁】
国家教学名师、该院教授王雪琴对这种“价值困惑”有独到的理解与描述:“他们欣赏高尚但并不一定想拥有高尚,赞誉英雄但不一定想成为英雄。他们表面上趋于务实,深层里陷入‘困惑’,不停地在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之间寻求结合点。”为此,她专门录制了一期关于人生价值的网上视频交流节目,与学员开展坦诚的交流与辩论,学员们称赞说这是“效果最好的一堂军人思想品德课”。
好环境本身就是“无声的教育”。开学不久,政治部就收集编印了《炮兵学院2009寒假好人好事集》,利用广播、网络、校报等大力宣扬,优化价值观教育环境。
□对话·政治部主任韩永乐
记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之相伴生的“竞争”、“务实”、“个人权利”等道德观念,也成为80后、90后这代人天然的价值准绳。这会不会与我们所提倡的军人奉献精神相冲突?
韩永乐: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军校的育人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没有多元、辩证的态度,是不可能解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精髓的。价值观教育不是要否定人性。具体来讲,“热爱人民”明确了为谁去打赢的问题,它同样不排斥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思想工作者的使命,是引导青年学员追求个人价值与人民利益的内在统一。
话题三:报国之门如何打开?
【论坛区】
网友“一腔热血”发帖:空有报国志,苦无报国门。作为军人,生活在和平时期是令人遗憾的。
网友“阿超”:报国要等待机会,国家有需要,你才有机会报国。
【回音壁】
“在赴汶川抗震救灾前,我们虽然天天练兵,但练来练去就是为了考核时当上训练标兵,从未想到这些本领有一天真会派上用场。汶川地震了,那一刻我的心里也地动山摇,我真切地感受到肩头的责任:作为军人,我们只有两种状态:‘打仗’和‘准备打仗’!”08级学员曾希来在地震后两小时即随部队赴汶川抗震救灾,在学院主题团日上,他这个报告打动了很多学员。
3月12日,学院以“今朝习武,明日报国”为主题,组织毕业学员开展新武器联教联训。“‘报国会有时,男儿剑如何?’对于学员来说,学好每一门课,掌握好手中的武器装备,就是精忠报国。相反,如果无所作为地等待,那将是一名军人的耻辱!”任富兴院长在开训大会上的简短动员激动人心又发人深省。
□对话·一等功臣、弹药专家钱立志教授
记者:听说你先后4次深入到系里与学员面对面“谈理想”,反响很好。你认为在报国这个话题上,青年学员应该如何做到知行统一?
钱立志: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明白,在当代中国,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必然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者、践行者。其次,把报国当作一种常态。和平环境下,报效国家不仅是一种观念和情感,更应该是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实践行为。
话题四:“使命”离校园有多远?
【论坛区】
网名“CS克星”:军人的使命在战场。谁不想当《亮剑》中的李云龙?庸碌平常的日子,何来使命?!
网名“小小的我”干脆质疑: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依靠的是武器装备强大的精确打击能力和瞬间毁灭能力。“使命”这种精神层面上的要求还有现实意义吗?
【回音壁】
何谓使命?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的责任。
对于军人来说,使命意味着强烈的责任与危机意识。
学院坚持把训练场、演习场当成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大课堂。今年一开学,便结合“周末拉练”出台了“野战补课”计划。每周五下午,以系为单位轮流安排学员徒步拉练到军事专业综合训练基地,完成48小时野外生存和战术驻训,周日晚再徒步拉练返回学院本部。截至目前,全院学员已平均进行3次“野战补课”。同时,五一过后,毕业学员分期分批按照战斗编组与部队官兵一起参与实弹演习,增强应对未来战场复杂局面的实战能力。
□对话·院长任富兴
记者:如果说“亮剑”是一名军人的光荣与梦想,那么战斗精神就是可贵的“剑气”。请问长期的和平环境和相对安静的校园环境下,我们如何保证青年学员战斗精神不弱化?
任富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全球化背景下,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和政治格局,使战争的诱因越来越难以预测。和平,永远只是相对的。在青年学员中培育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最终要体现到爱军精武的具体行动中,体现到适应部队建设需要的能力素质提高上。
话题五:考验——“荣誉”还是“名利”?
【论坛区】
前不久,学院局域网上出现了一件新鲜事——
39队在三等功个人提名中,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杨兴旺、团总支书记罗浩、见习营营长王建魁3人,得票均为51张。
围绕“谁该立功”,3位当事人和同学战友都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杨兴旺:我救人只是瞬间行为,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且我相信任何人都会这么做!
战友“小草”回应:看似瞬间的行为其实不简单!将心比心,如果我看到哪个农民工被卡车甩下来后昏迷不醒,我不敢保证自己会毫不犹豫地施救。第一,卡车跑了,旁边又没有任何人,万一无人作证说不清楚怎么办?第二,病人伤得这么重,万一有生命危险怎么办?这“万一”,其实就是我们的私心。所以你很了不起。
罗浩:作为团总支书记,带领大家搞好文化生活,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是我的本职也是我的兴趣。我放弃此项提名。
王建魁:这功更不能给我!作为行政骨干,干好队里的工作是我的本职,再说成绩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其他骨干和队员支持的结果。
再次投票,救人英雄杨兴旺被提名上报。
【回音壁】
荣誉与立功受奖是否应该划等号?讨论中,很多学员对这3位同学表示了赞同钦佩之意。“他们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对于军人来说,荣誉关乎精神追求,非功也非利。”
还有的网友作了更深一步的思考:“‘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被视作军人强烈的进取精神。其实我们要扛的是履行使命的责任感,要争的是追求卓越的工作标准。”
□对话·教授王雪琴
记者:“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这句话对现在的青年学员还适用吗?
王雪琴:上述这件事发生在“80后”青年学员身上,让我既感动又欣慰!青年学员个性强,善于自我表现、渴望他人尊重,这无可厚非。但荣誉不等于名利,荣誉只是事业的副产品,事业是第一位的,荣誉是第二位的,荣誉是奋斗的结果,而不应是奋斗的根本目的。我们提倡革命英雄主义,而非个人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