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产型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8-31 21:08:27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口下降、进口上升,顺差减少的局面,正沿着此前扭转顺差过大的调控目标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呈现出减速过快的迹象,对于国民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GDP同比还是增长了10.4%。从5、6月份看,出口呈快速下降趋势。6月份,我国贸易顺差达213.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0.6%,净减少55.4亿美元。从海关统计数据看,今年上半年,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回落18.3%,鞋类出口同比回落4.7%。受出口大幅下降的影响,国内很多生产型外贸企业面临诸多问题,甚至倒闭也常有发生。《第一财经日报》采访得知,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宏观调控紧缩、用工成本上涨、招工难等诸多因素影响,晋江——这个年产10亿双运动鞋,市场份额占全国40%、全球20%的中国最大鞋业基地,2007年陆续倒闭了数百家出口型中小鞋企,而今年的日子更为艰难。那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到底是什么样的?生产性外贸企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对策来应对?
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特点
1.能源资源价格猛涨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屡创新高,由年初的突破100美元大关节节攀升至目前的140美元,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随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已成为现实,高盛认为在有“突发事件”时,油价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上涨至每桶200美元。随着全世界对石油需求的不断上升,而石油供给却有可能在未来有减少的趋势,油价上涨已经变成一个大家公认的事实。
除了油价外,今年铁矿石价格比去年大涨了65%,铁矿石大涨了刺激铜价突破8000美元高位,并刺激铜矿股大涨。受铁矿石大涨65%影响,伦敦期货交易市场金属价格全面上涨。尤其是伦铜一举突破8000美元/吨大关。
2.货币政策继续紧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货币政策如今将由“稳健”直接改为“从紧”,从紧的货币政策由此“全新登场”,并将在明年的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银行贷款增速过快以及银行流动性偏多是目前我国经济比较突出的两大问题。为抑制流动性过剩和缓解贷款增速过快,央行除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外,还三次运用加息、减征利息税等手段,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打出宏观调控组合拳。
3.CPI高企和工资上升
从2008年年初开始,受雪灾影响,CPI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的名词。2008年前4个月都保持8%以上的上涨,5月份同比上升7.7%,6月份同比上升7.1%。CPI不断上升引发了普通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担心。引领CPI上涨的诸因素中,食品类上涨仍是主因。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1日在此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以及不同行业企业的物料采购价格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认为人工成本“上升”的企业家占调查总量的85.6%,比认为“下降”的多85个百分点。
4.人民币升值
统计显示,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4%。而按照2005年7月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累计升值已超过15%。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首度升值“破8”,而这之后用了近一年半时间,也就是在2007年10月24日,首次涨到7.5元。而这次人民币再升值0.5元,却仅用了不到6个月时间。
二、生产型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
本文中生产型外贸企业定义为本身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的外贸企业,出口的产品都是由自己生产的。面对上述宏观经济的特点,生产型外贸企业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1.由于原材料涨价,生产成本上升
近几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不断创出新高。高涨的油价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导后,现已逐步反映出来,成本的逐步提高正蚕食着企业利润。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4年10月,全国142个城市378家企业的24种主要生产资料产品出厂价格平均比9月下旬上涨3.5%,涨幅增加3.2个百分点。在油、煤、有色金属等24种主要生产资料中,15种产品出厂价格呈上升态势。石油价格上涨带动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从而引发了交通运输、冶金、石化、轻工、渔业、农业等各相关产业大范围的企业成本增加。油价的上涨也拉动了石油中下游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塑料、化纤等制品以基本石化产品为原料,由于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大,对原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
2.货币政策进所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生产外贸企业融资困难
在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大难”问题。而在2008年,由于央行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各家银行纷纷收紧信贷规模,银行信贷紧缩,致使本来就存在贷款难、担保难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今年浙江省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新增贷款由2007年的1487.27亿元缩减为1093.69亿元,减少了四分之一。
据《小康·财智》记者调查,受信贷规模紧缩影响,很多银行倾向于支持安全系数较高的大企业,致使中小企业“融资焦渴”症状更加严重。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针对100户小企业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2008年1-3月份,南京市反映资金“紧张”的小企业达35%;部分自有资金比例偏低的企业称,如果得不到增量资金的支持,或者贷款被压缩,生产经营将陷入困境。
3.CPI高企导致生活成本上升,用工成本上升
由于CPI的上涨,特别是结构性上涨,主要是食品,特别是肉、禽、蛋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物品的上涨,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人们的生活成本上升。生活成本上升必然要求工资上升,最终会引起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同时,因为近几年我们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企业预计到未来的效益会比较好,再加上国家机关的制度改革,导致整个全社会工资增长的水平应该这两年有加快的趋势,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了5%-10%,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尤甚。
4.人民币升值导致生产型外贸企业不堪重负
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外贸多数是以美元计算的,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以后),出口企业的利润因为美元贬值而减少。虽然货币升值实际上并不影响进出口商品本身价值, 只是改变了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价格, 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人民币升值3%相当于出口产品成本提高了3%, 出口竞争力降低了3%。一国货币升值后, 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 经济学中存在替代效应, 外国消费者在同样价格下购买进口商品的需求下降, 从而使企业出口受到制约。进口规模得以扩大。
三、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对策分析
面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特点,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产型外贸企业面临很多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三个层次,即国家、行业和企业本身来解决生产型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
1.国家层面
对于国家来说,面对外贸企业的严峻形势,可以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
1)财政政策方面
为了应对今年下半年严峻的出口形势,我国可以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保持出口增长。宏观经济理论对经济增长真正有贡献的不是总出口,而是贸易顺差。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顺差又达226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8亿美元,增长 26.6%。这种外汇供大于求的状况,使人民币不但没有贬值的可能,反而有升值的压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出口退税提高8个百分点,对出口的刺激作用相当于人民币贬值16%。林毅夫认为,要刺激对美、欧、非和其他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的出口,可供选择的途径很多,提高出口退税率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办法。如果出口退税进一步增加,对出口的刺激也会相应增加。目前我国的出口退税率和增值税法定税率基本吻合,但我国平均退税率已调整到12%左右,大大低于17%的平均征税率,这样不利于我国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根据有关机构计算,出口退税率下降幅度与出口成本上升幅度大致相等,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约1个百分点,出口退税率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呈负相关效应。
2)货币政策方面
货币政策方面,除直接增加低息外贸贷款,扶植生产型外贸企业出口以外。主要是要解决长期困扰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大银行虽在中小企业信贷领域推出了不少服务品牌,受政策影响较前更关注中小企业客户;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中小企业希望从大银行得到贷款并非易事。一方面,无论从长期“垒大户”形成的业务惯性看,还是从目前信贷额度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看,大银行都更乐意选择大企业作为放贷对象;另一方面,尽管政策提倡,融资环境日益改善,但中小企业风险较高,贷款额度小导致的规模不经济情况,短期内很难有太大变化,所以从成本收益分析,排除掉政策性原因,大银行往往不关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造成对中小型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需要靠市场竞争导致小银行分化被迫进入这一领域,还需要拥有网络、资金等方面优势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发挥作用。在国家层面上,应该鼓励“大银行”要从过去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开始调整信贷结构,转向小企业。与那些大银行相比,国家更应该鼓励众多小银行贷款政策向中小企业的倾斜,则更具实质性意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应该出台具体的中小企业贷款政策,在贷款额度、执行过程中的存贷比例等方面给与适当的优惠。同时,应该大力发展民营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组织体系,积极推动中小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型企业担保机构的作用,也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因素,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息支持。
2.行业层面
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成本等原因造成工厂成本上升,但成本上升并不一定就导致工厂倒闭。耐克鞋的成本也在上升,为什么就没有倒闭?如果这些都不足以解释生产型外贸企业倒闭,那生产型外贸企业倒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这些鞋厂没有定价权,在人民币升值和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鞋厂不能提高产品价格,因为这样的企业根本没有任何实力谈定价权,定价权几乎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产品成本的增加无法得到转嫁,而成本一旦成本超过价格,倒闭就在所难免。
以东莞制鞋业为例,不能提高价格,是由制鞋业的内在属性决定的。制鞋业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定价权,鞋的市场价格是全世界所有鞋厂和消费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粮食的价格由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决定一样。在这个意义上,制鞋和种粮食没有区别。 所有的鞋厂只能接受这个市场价格,而无力改变这个价格。虽然东莞号称“世界鞋都”,产量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但这是就总量而言,就单个鞋厂来说,没有任何一家鞋厂的规模大到能影响价格的程度,就如世界最大的农场都不足以影响世界粮食价格一样。核心的问题在于,东莞的鞋不是耐克,不是阿迪达斯,而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鞋,每个国家如果愿意都能生产。东莞能生产,越南、以色列、墨西哥等也都可以。在人民币没有升值的时候,在人工成本还比较低的时候,东莞的鞋比其他国家的鞋有优势,也就是价格一些便宜。
在中国,不仅是大型的外贸公司,还是小型的制鞋厂,在成本压力不断上升的今天,都缺失定价权。为什么缺失定价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单个公司的力量太薄弱,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少,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当一家企业提高价格后,外商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企业作为他的供货商。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如果从行业层面,则需要行业出面,整合行业内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力量,集体和外商进行价格谈判。只要提出的价格仍然低于中国市场以外的厂商的价格,中国制造还是具有充分的吸引力的。
3.企业层面
1)面对能源上涨,降低能耗成为首要选择
面对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对于普通的生产型外贸企业来说,降低能耗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建立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生产型外贸企业要大力进行科技含量高、能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建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产业体系,通过本身企业结构调整逐步降低企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2)面对融资困难,拓宽融资渠道
作为生产型外贸企业不能只盯着银行,应该着眼于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系统,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方面同时着手。贷款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属于非国有企业,并且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账物混乱等现象,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从而使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信用相对低下,这些都导致了所谓的所有制歧视现象。因此从自身来讲,中小型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和长远规划,争取尽可能的融资机会。同时,在拓展间接融资渠道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这是当前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瓶颈的根本出路。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融资方式,比如,权益性融资比较适合企业初创和成长时期,对进入稳定期的企业更适合债务型的融资。
3)面对人民币升值和用工成本上升
(1)塑造大品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 若某种产品畅销, 一夜之间就会有众多名目繁多的同质化产品出现, 出口企业更是如此, 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处在求生存的阶段, 缺乏品牌长远规划, 出口产品大多以低价取胜。生产型外贸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减少价低利薄的低档次产品出口, 扩大质量效益和有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 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人民币升值有可能迫使一些企业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 从质量上和品牌上提升出口竞争力。目前,很多产品特别是轻工业出口产品中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仍然较少, 企业应该逐步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实施出口的多元化战略, 实现由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品牌输出, 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大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力度。抓住人民币升值, 进口成本降低的有利机遇, 积极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关键零部件, 促进出口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2)从外向走向“内需”
在中国经济由外向内的转型进程中,人民币升值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据悉,从2007年开始,国家不断从宏观方面出台环保、利用外资、调整进口结构等多项政策促进我国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而新劳动合同、两税合并、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以及对相关产业降低出口退税等政策都使外向型企业逐渐将目光锁定国内市场。随着生产型外贸企业利润微薄,企业本身必须调整相应的战略部署。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影响迫使企业加速调整节奏。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需求旺盛的巨大市场,企业进行国内贸易时,容易避免汇率波动的影响。对生产型外贸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不是个好消息,但客观上也逼迫这些“中国制造”们开始考虑向“中国品牌”靠拢。
(3)对外结算工具改用其他货币
面对美元持续贬值,OPEC成员国的做法值得借鉴。由于石油交易是以美元来计价美元不断贬值,直接影响着OPEC成员国以及俄罗斯、安哥拉等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收入,而其他产品进出口交易以非美元货币来结算,使得石油输出国承受因美元贬值而带来的出口收入减少、进口成本增加的损失。为此,在2007年11月OPEC组织利雅得会议上,伊朗和委内瑞拉提议用一篮子货币取代美元,作为该组织各成员国石油交易货币的计划。伊朗目前已经完全停止使用美元,改用非美元货币进行石油交易结算。生产型外贸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由于美元贬值的影响,建议不用美元议价和结算,为避汇率损失,应该采取非美元结算方式(欧元)或人民币议价和结算。即便以美元议价,有效期也应由过去的1-2个月缩短为现在的一星期,甚至生产型外贸企业在签三个月以内的订单时,可以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确定为某一个固定比例。
四、 小结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天天在改变,作为生产型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会有很多,不管有什么样的对策,企业本身做大做强仍是生产型外贸企业永久唯一的出路。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