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生冒名读大学:罗彩霞事件为何层出不穷?
2009-08-29 21:20:40华声在线
最近,“罗彩霞”事件在各种媒介上闹得沸沸扬扬。对于这一事件也许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事情最后竟然闹得这么大,也许是双方当事人——包括你我所始料未及的。因为在我们生活中,这种事情算不上什么事,大家早已耳闻目睹。
只是这次,冒名顶替者一时粗心大意,把事情做得不够“周全”而已。如果说王家早早就把罗彩霞的身份信息作一修改,估计这种事情永远也不会被揭露。
说这样的话不是因为我理解或是赞同这类事件的发生,而是我知道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下,普通的你我很难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对于这次事件,各级政府看起来是特别重视的,除了严格地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外,也对类似事件展开了全面清查。对于有关部门的这一举动,我有些不以为然。
首先,从处理情况看,王佳俊的学位证书、毕业证书虽被注消了,但罗彩霞损失的东西还能追偿得到么?王佳俊应该承担主要因父母的原因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么?她学到的知识会因证书的注销而自动消失么?
再就是,尚不知情的被冒名者在得知自己被冒名后该作何感想,他(她)对这个社会是应该感激还是该痛恨?他(她)还能不能重新回到原点,这对他(她)是帮助还是伤害?还有,这种事后惩罚究竟能震慑住多少人?能不能从此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我想,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因为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压根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两天网络上又爆出一高二学生冒名进入大学并顺利毕业。其实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这就多少让人有些郁闷,好像只要是能进入大学,就一定能获得真才实学,否则为什么人人都能顺利毕业?
鉴于此,许多人挖空心思让子女或自己进入大学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考试作弊、冒名顶替、疏通关系学校保送、请客送礼乞求被录取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因体制弊端而产生的现象,其中,我认为最根本的还在于学校的严进宽出。
虽然说,我们如今的经济条件尚不能让每位想进入大学的人都能进入,但我们完全可以让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拿不到毕业证。我想如果说毕业证不是进入大学就能拿的话,那些自感能力不足的人就不会再挖空心思提前往大学挤了,问题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了。
由此,我还想到教育上的其他不妥。比如说少数民族加分、不同地区分数线不一等,都是造成了社会不公的因素。平常,大家都在说要搞民族平等,但只有少数民族加分这平等么?这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优待、还是一种歧视?不同地区分数线不一,同样存在问题。
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就应该平等地享受大家共有的教育资源,为何还有尊卑贵贱?如果说这是为了平衡各地的人才资源,那么这种效果达到了么?从新疆考入大学的人就一定回新疆就业为新疆作贡献了么?没有考入大学的河南人就一定不会到新疆谋生居住么?
如果说因教育资源的投入不同使得某地的教育水平不高,那就应该加大该地投入,而不是去照顾分数线。再说,分数线的确定好像也不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因为大家都知道上海、北京的教育资源投入绝对比河南的高很多,但河南的分数线年年都高出他们很多。
所以我想,还是某个方面出了问题。此问题不解决,类似的篡改民族属性啦、异地参加高考啦,凡此种种依然不会令行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