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语文知识点 > “沪语入小说”引热议

“沪语入小说”引热议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8-29 15:45:55

    上海作家王小鹰长篇新作《长街行》作品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作协召开。该作品由作者历时五年创作而成,上下卷共60余万字,被列为“中国作协首批重点创作项目”,也是上海作协专业作家重点项目。

    小说以上海的老街盈虚街动迁改造为线索,叙述生长于这条街上的女人许飞红悲欢离合的一生,全景式地展现了不同阶层、不同人家的生活逻辑及特殊命运;并由点及面,艺术地展现上海近三十年来巨变历程,深入思考城市发展与人的成长的主题关系。小说中,王小鹰将大量的上海方言融入人物对话,“沪语入小说”问题引发与会者热议。

    与会者认为,“沪语入小说”读来亲切感倍增。作家王周生说,每个人对家乡的认同感都是从语言开始的,通过方言感受到浓厚的上海气息,从中也能表现上海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

    记者发现,参与研讨的大多是长久生活在上海并说沪语的作家、评论家,他们对“沪语入小说”的认同是否是一种“偏见”?有与会者表示,作品面对的读者并非都是上海读者,而沪语中有许多与普通话差异很大的因素,所以,在小说中方言的使用必须有所选择。即使使用沪语,也必须是普通读者都能读懂的,“如果运用上海方言只是增加了阅读障碍却没有增强表达效果,那宁可不用”。作家赵长天说。评论家葛红兵对此表示认同,在他看来,应“选取方言、方音中能丰富普通话的表现力的部分”。

    “表现上海风情和文化,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作家王晓玉的观点得到与会者的肯定。在王晓玉看来,小说中人物的对话方式、人物设置还有环境描写等都带有浓郁的海派文化特点,而这些都是作品的“上海特色”。

    对于小说的语言问题,评论家杨扬有自己的看法。“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大家一直在谈语言问题,但我觉得一直没谈好。”在他看来,应从语言与生活的关系入手。他认为,王小鹰的创作技法与她之前的作品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作品相比,“并不是特别新颖”,但其中表现的生活与今天的上海生活走近了,“语言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近”。由此引发的思考是,经过形式主义革命的变更后,小说的语言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我觉得语言问题,不仅是小说技巧问题,而是代表着小说发展方向的问题,老是这样写是不是可行?是不是要有所变化?如果变化又该怎么变?”

 

收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