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政治知识点 >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平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平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8-29 10:56:20

  一、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

  1、 社会公德的概念和内涵

  科学确定社会公德的内涵,不仅涉及制定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行为规则,而且有助于避免把社会公德的要求同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混同起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法纪”为我们指出了社会公德的内涵,但尚未穷尽社会公德的丰富内涵。再者,界定社会公德概念,必须以对“社会公共生活”概念的界定为基础,只有把社会公德定义为“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①才恰当。去年10月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社会公德的内涵作出了较清晰的概括: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2、 社会公德的地位和作用

  无论从道德规范体系的结构层次来说,还是从道德规范体系不同的结构要素对人们的要求来说,社会公德都是处于最低层次;然而,社会公德的内容和要求不仅渗透并融汇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之中,而且与社会主义道德乃至共产主义道德相互联系。社会公德不仅是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 社会公德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引领的作用,一个好公民是一个好的职工和好家庭成员的前提,同时社会公德也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因此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环节,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加强个人修养、完善自身人格的基本功来付诸实践,使社会公德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为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有更明显的公共性,维护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强。”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科技水平的竞争,更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而这点又取决于公德教育水平。 “以德治国”的方针的提出就是这一点的明证。因此,社会公德的健康发展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基础,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现阶段公民社会公德的两极表现

  1、真善美是社会公德的主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2001年10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与违法犯罪作斗争及抢险救灾、救死扶伤的先进人物的代表105人走上了领奖台。就是这些普通人,面对邪恶和灾难,没有犹豫,没有胆怯,凭着一腔热血,一身豪气,用生命谱写出一曲曲壮怀激烈的正气歌。他们以事实告诉国人,我们的社会真善美仍是主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蔚然成风。

  2、 对社会公德的漠视和践踏的行为时常存在

  在社会整体公德意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却屡见不鲜,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它们对社会公德建设以及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别说见义勇为,直面歹徒,面临生死考验时个别人犹豫不决,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

  再看看一项针对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青少年觉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在他们中间并不少见,这个调查让我们走近了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的真实现状:如不太卫生的公共卫生,不够有秩序的公共秩序,不被爱惜的公共财产等等。又如“长流水”和“长明灯”的现象也经常被青少年视而不见。在回答“您对宿舍中长流水、长明灯的看法”时,高达40.3%的人认为“很普遍”和“普遍”。另外,在回答“当您借到一本被污损的图书时,您的反应如何”时,24.7%的人认为“公家的书就是这样”和“没什么,自己也曾这样做过”。 ③

  对社会公德的漠视和践踏是“国民劣根性”的表现——“做戏,观斗,善变化,无操守,瞒和骗,爬与撞,等等。”②这表明,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表明目前我国公民的公德意识大多数时候还从自身利益出发,“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但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⑤整个社会的公德自觉性水平还不高,个人在行为举止上忽视,他人面对漠视和践踏社会公德的行为时缺乏教育指责维护道德的勇气和信心。也表明了我国法律和制度在社会公德、公民道德方面的不完善。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二、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重在行动

  “德”字从行,本义“攀登”。中华文明的创建者用这个含义丰富的汉字告诉数千年之后的我们:道德建设如同攀登险峻的高山,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现阶段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重视和加强公民公德意识教育

  人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主要是按照外在的约束指导自己的行动,他律的核心是履行义务。二是道德的自律阶段,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做,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自律的核心是良心。三是道德价值目标的形成阶段,能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把义务和良心统一起来,使人格逐步走向完善。现在我们不大重视道德修养教育,致使很多人停留在道德的他律阶段不再发展,其中一些人甚至为低级欲望所驱动,造成人格的严重扭曲。对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往往人人都不难理解,对社会公德的意义,许多群众虽然讲不出多少大道理,但他们对这个问题有着非常鲜明和深刻的认识。

  古人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 社会公德建设关键是行动,加强公民公德意识的行动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让公民深刻认识到,违背公德的行为虽谈不上犯法,但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认识到公德是公民的个人修养,是具备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鼓励公民不做违背公德的行为,增强自律的意识,从源头上杜绝践踏公德的行为发生。二是树立积极维护公德的意识,积极同违反公德的行为作斗争。这个做法体现为鲁迅提出的“立人”主张——希望中国人沉着、勇猛、不自私,有辨别, “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②“立人”的实质是摒弃国民劣根性,重塑新型的民族性格。“立人”是“兴国”的前提。邓小平同志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现代化的基本点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树立积极维护公德的意识,即培养公民将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把维护公德的义务和主动制止违反公德的良心统一起来,使自己的人格逐步走向完善。

  在具体的公民公德教育中,注意“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⑤

  2、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建立系统的维护社会公德的法律法规

  虽然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公民如何遵守道德和社会公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作为依此作为要求每个公民必须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支持,任何行为都可能对人们不具备约束力,过多的逆反现象甚至可以使循规蹈矩的人们放弃自己原来的操守。纵观世界,凡在社会公德建设取得好成就国家,都是在社会公德方面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所以,我们在进行公民社会公德建设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公德建设的立法,对超越一定限度的不道德行为进行惩罚,并使遵守和维护道德的行为不至于付出太大代价,使人们在公德行为举止上有法可依。

  3、政府积极倡导

  2001年10月,石家庄市长安区退休工人武振山在一份粉红色的道德承诺书上率先签名后,石家庄市民道德承诺签名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几日之内就有100万市民在承诺书上签名。这个承诺书的第一条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它还承诺做到三个文明:“语言文明,说话文明礼貌,不说粗话、脏话;仪表文明,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不在公共场所裸胸露背;行为文明,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乱搭乱建乱摆摊点、不乱扔果皮烟蒂纸屑、不乱倒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不参与赌博、不搞封建迷信等。” 这一活动受到了石家庄市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带头签订道德承诺书的武振山说:“遵守公民道德,做文明市民,首先要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

收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