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究:如何结合教材研究考纲
来源:网络来源 2009-08-27 20:14:30
今年高考综合考试大纲和化学科考试大纲已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没有人不关心高考的,除非你是阿混。研究考纲是提高复习教学效益的根本环节之一。怎样研究考纲呢?
《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相辅相成,《考试大纲》是《教学大纲》的细化,它明确界定了高考命题的范围,具体到了所有要考查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有具体要求,同时对能力测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有助于教师和考生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效率。研究考纲的方法是:研究考纲规定的考试目标、考试能力结构和要求、考试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试卷的结构和形式特点、考纲中例题、考纲中的样卷等,特别是变化之处。研究考试目标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一致之处、不合之处,又如何弥补现行教材中的空白之处。研究你的学生与考纲的要求还有哪些距离?怎样弥补?研究你的教学与考纲的要求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怎样补就等。研究近年各地化学复习方法和教学建议,研究今年各地理科综合考试试卷等。研究近几年高考题及有关背景材料,按国家标准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误点、技能点,理综学科备课组,更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成立教学合作组,集体攻关,把握方向,搞好复习。
初中化学要求很低或不作教学要求的内容,而高考又要考到,但高中课本不未重新编入的内容,我认为有下列几点: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注:初中从宏观角度理解,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高中则要求从微观角度理解,即看化学键是否变化。)
1(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联系。
(注:初中未要求酸、碱、盐的概念,也未要求他们的相互联系,因此高中要补上这些概念和相互联系。)
5(3)了解饱中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注:这方面初中要求很低,学生只知道溶解度的概念,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不要求相关的化学计算。但结合考纲计算部分要求,这部分内容应该补上。)
5(4)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概念
(注:初中对这几个概念只要求知道,因而在复习中要适当加以重视。)
化学计算部分
4、掌握溶解度的计算
(注:初中未作教学要求,学生溶解度的基本计算公式也不知道。可能要补上溶解度的基本计算公式、温度变化后晶体析出的计算,带结晶水的晶体析出计算等。)
5、掌握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
初中学生只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要注意与初中教学接轨。
我认为高考化学的主干知识应该是学生进入高校进一步学习必须具备的化学知识和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知识,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和生长点。基于此,高考化学主干知识主要是:
(1)阿伏加德罗常数;
(2)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4)溶液、离子浓度及其计算;
(5)“位一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式——10、18电子物质;
(6)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特点;
(7)代表物质(Cl、Na、Mg等)的重要性质——元素及其化合物;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9)阴、阳离子的鉴定、鉴别——涉及实验评估,物质的除杂、净化、分离、确认;
(10)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
(11)离子共存;
(12)溶液的pH及其计算;
(13)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
(14)有机化学:官能团通性、官能团的确定、同分异构、同系物和同系列;框图题仍将是主流题型。
(15)有机合成;很可能取材于与生物体有关的物质,以体现学科综合思想。
(16)有机反应类型;
(17)有机聚合体和单体的相互反馈及简单计算;
(18)实验仪器的洗涤;实验装置(仪器组装)、基本操作;药品的存放;化学实验设计(主要是使用简单仪器,这此仪器是中学生常用的,对高中课本实验的改进,或从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取材)
(19)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合价的计算;
(20)化学计算——注意单位和解题规范,与其它知识块之间的综合,纯粹的化学计算可能性不大。
《2004年普通高考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制定依据是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而以往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的制定依据是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加之“考试大纲”适用于新课程卷,而“考试说明”适用于旧课程卷,所以二者有较大的差别。
一、考试范围的差别
就我市使用的“考试大纲”而言,对知识的要求体现为升、降、增、删四个方面。
1、增加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金属晶体、溴乙烷、有关燃烧热、中和热的计算等内容。其中有的是原教学大纲中没有而现行大纲中增加的,如金属晶体、溴乙烷等,有的是以往不作要求的,如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2、删去了一些次要的内容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形成的过程、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熟记从属活动顺序表、甲醛、乙二醇、乙二酸等,以及现行教学大纲中不再保留的知识如硝酸的工业生产原理、硬水及其软化、磷酸、硅酸等等。
3、提高了对少数知识要求的层次,如:对“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要求原为了解层次,现提高为理解层次。又如对“电解原理”的要求原为了解层次,现也上升为理解层次。
4、降低了对相当多知识要求的层次,主要是概念和理论知识。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由理解降为了解;“理解化合价的涵义”改为“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改为了“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由了解降为初步了解;“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掌握降为理解。其它如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氧化剂和还原剂、溶解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水的电离、溶液的PH等都降低了要求层次。
通过这样的调整,突出了化学的主干知识,并使教学要求更符合中学的实际。
二、Ⅰ、Ⅱ卷题型分数比例有所调整
原“考试说明”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比例是:选择题约45%,非选择题约55%。现“考试大纲”调为: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60%。减少选择题的比例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
三、题型示例的调整
题型示例的调整主要是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换上一些近年来高考试题中较好的题目。
删去的题目有的解题繁琐,如原“考试说明”中选择题第36题关于反应速率、转化率、物质的浓度的计算。有的难度太大,如原“考试说明”中非选择题第14题关于化学平衡的计算简答题(1996年高考题)、第20题关于制备引火铁的实验题(1996年高考题)。有的考查内容偏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如原“考试说明”选择题第31题关于五氯环戊烷异构体数目的问题。有的显得陈旧,如原“考试说明”非选择题第28题关于水的硬度的计算题、第29题关于硫化氢的计算讨论题,上述内容在新教学大纲中均不要求。
四、参考试卷的调整
1、试卷结构为:第Ⅰ卷生物题5道,化学题8道,物理题8道,排列顺序为生物题在前,然后是化学题,最后是物理题。第Ⅱ卷生物题2道,化学题4道,物理题4道,排列顺序和第Ⅰ卷相反,依次是物理题、化学题、生物题。
2、第Ⅰ卷换掉了原第9题,中和滴的操作;代之以现第7题,中和滴定原理,但不涉及实验操作。另外,有新意的题目如第8题,关于氢键的知识;第10题,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表述;第11题,关于纳米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固氦、光导纤维等知识。
3、第Ⅱ卷题目全部更新,4道题代表了化学题的主流类型:无机推断题、有机推断题、实验题、计算简答题。
五“考试大纲”给我们的启示
1、认真研究现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避免“小道消息”的干扰。“考试大纲”中保留了“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提升了“电解原理”的要求层次,足以说明“小道消息”不可靠。
2、题型示例删去了繁难偏旧的题目,暗示我们在教学中应控制练习的难度,突出主干知识,关注高考改革的进程。
3、题型示例和参考试卷中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好题增多,引领我们关注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4、题型示例非选择题的第50题-54题带有学科间综合的特点,提醒我们不要完全丢开跨学科综合,仍须给予适当关注。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