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能力解析
来源:网络来源 2009-08-27 18:51:55
高考是选拔考试,旨在选拔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中那些素质好、潜力大的学生。显然,高考必须能够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必须注重能力考查,让那些基础扎实,能力强的考生得以发挥和表现他们的水平。
化学高考《考试大纲》指出:化学科考试旨在测试学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
一、能力要求
根据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和化学学科特点,以及闭卷笔试的测量方式和多年命题实践,对测量的能力可作如下初步的界定:
1.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环节,更是思维的基础。
高考化学考查的观察能力可概括为3项:
(1)化学学科中的观察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变化是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生成,同时也伴随着有能量变化的过程。观察这些过程,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当属重要的观察能力。但是,观察能力不同,所获得的信息也不同,高考所考查的是一种较为深刻的观察能力。例如,镁在空气中的燃烧是初中化学里安排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发出强光虽然是最明显的刺激信号,但这却不是最本质的现象。最本质的现象是镁燃烧时有白烟的生成。如果仅仅注意到前者,这还只是一种肤浅的观察;如果还能突出注意到后者,则是一种深刻的观察。高考试题所要考查的是全面的观察。
在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图形、模型时,也要求从中获取应得到的大量信息,观察也应该深入,并且与加强思考相结合,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例如,对氯化钠晶体结构示意图形(或模型)的观察,如果只注意到一种离子的周围最接近它且距离相等的异性电荷离子的数目,那还是不够的;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到与之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同性电荷离子的数目。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的想像能力是化学观察能力的重要特征。
(2)对自然,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能力
对自然现象、科学发展、生产过程和日常生活的观察,是从中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些在社会实践中的观察,其化学现象是十分广泛和错综复杂的,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些是观察者已经掌握了的,但更多的却是观察者所不掌握或不完全掌握的。仔细观察进而引起思考,探求事物的发生原因,这样,就扩大了化学的知识面,使学到的化学知识与社会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相当重视“化学与社会”题目的设置,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考查考生的这种观察能力。
(3)对观察结果的初步加工能力
直接观察事物的表象,这仅仅是认识的第一个环节。观察之后,还必须经过头脑的思考进行初步加工。所渭初步加工,就是将从观察中得到的印象初步加以分析,从中提取事物的特征;或者在对大量事物观察中,能归纳同类书物共有的特性;还包括对所获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出表象的简单规律,初步加工的目的,在于对有关事物及其简单规律进行正确描述,并形成记忆或简单判断。
“观”、“察”这两个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是看的意思,“察”则是想的意思。“观”而不“察”,只“看,,不“想”,不经过思维加工,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观察。高考化学试题中有许多试题是考查考生观察后初步加工的能力的。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还常常出现某些曲线和图形。由于这些曲线和图形里都包含有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却往往是隐含的。考生必须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加工,才能发现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有关规律,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如果对信息加工的能力薄弱,则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
2.实验能力
概括说起来,高考化学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主要有以下5项: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来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是顺利、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的可靠保证。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技巧,是规范地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高考化学试题对化学试验的基本操作考查中,既有常见仪器的主要规格及其使用,又有实验操作;既有对正确操作的了解,又有对错误操作的辨认。
中学教学大纲里规定的学生实验,基本上是为了紧密配合学生课堂学习,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设置的典型实验,它们既为学习者将来参加社会实践或进一步学习打下必要的良好基础,也是构成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冈此,在历年高考化学试题中部对之赋予了足够的重视。有时是直接考查某一“学生实验”,也有时是按照某些“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或由其发展、派生出来的内容来命题,借以考查本项实验能力。
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实验试题,力求对真正做过实验的考生特别有利,有意使那些在平时学习中只看不做、只动口不动手的考生极易失分,这是高考化学试题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动向。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化学实验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化学实验现象常有物态变化以及声、光、电,热等物理现象伴生,更有以不同现象为表征的新物质生成。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对这些诸多因素的事实进行全面观察。观察化学实验需要采用肉眼观察或仪表测试等多种手段,以得出全面的观察结果。
既然化学实验的目的是获得某些知识和探求某种客观规律,因而观察的记录,对所得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们是思维再加工的过程,是一种认识的飞跃。
在高考化学试题考查实验能力的题目中,对实验现象的考查,既可以是直接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可以是将实验方法与正确的结论联系起来而进行的设间。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一般地是要求考生分析实验的关键、细节以及产生的误差等等。实验结果的处理,既可能只要求直接报告数据,也可能进一步要求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的计算公式,绘制一定的变化曲线,以及找出事物之间的规律,既有对实验结果的定性处理,又有对实验结果的定量处理。
(3)初步处理实验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可能会接触到易燃、易爆、有毒的物质,但是,只要采取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处理问题的措施得当,就完全可以控制事故不致于发生。为此,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具有安全操作知识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安全意识有3个方面的含义:
对实验的认识应该十分明确,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可能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以及如何防范。
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装置要正确、规范,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一旦意外事故发生时,心理上要镇定,动作上要敏捷,采取的措施要得当,尽最大可能使书故消灭在发生的初期。
安全意识也是未来公民科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高考化学试题中要考查安全操作的相关能力。
(4)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化学实验总要学生将—些仪器装配成为实验装置,因此,识别典型实验仪器装置和绘图,也是—种重要的能力。
在高考化学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中,几年以来,主要通过下列方法来考查这种能力。
对于—些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判断有无错误,有时还要求对错误的地方加以纠正。
对于试题所给出的单件仪器或小的装置先行识别,然后再装配成整体装置。
绘出单件仪器或整体的装置图。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对考生设计简单实验能力的考查赋予了较多的关注。其中包括有:某个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确认某混合物组分实验的设计,验证化学原理的设计,测定物质纯度的设计;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实验设计。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需全面思考,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考查。
3.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诸种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密切相关。
考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依靠中学各个方面的协同来完成的。化学学科以化学知识为载体,部分地承担着思维能力培养的功能。高考化学试题所考查的思维能力,既有适于各个不同学科的共同性的能力,也有化学学科所独具的、有自己特点的思维能力。
高考化学试题所考查的思维能力,可概括为6项:
(1)对中学化学应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贮存,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这是思维能力的第一个层次,也是其他各项思维能力的基础。
这种能力的形成有一个重要的基点,即中学化学知识并不是靠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而最终取得的,靠他人灌输形成不了这种能力。
例如,在学习氮元素及氮族时,不但要领会氮、磷这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以元素族为线索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还需要结合学习进程分别领会它们以周期为线索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将已学习过的同类物质(如都是非金属单质、都是气态氢化物等等)作进一步考察、对比和研究,把所得结论整理成规律贮存于记忆中,以便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再作深化与发展,这样得到的知识将不再是散装的、凌乱的,而是网络化、结构化的知识。在使自身知识网络化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与提高了这方面的能力。并为记忆、复述、再现和辨认建立了较为牢固的基础。
(2)能将实际问题(或题设的情境)分解,找出应答的关键,能选择和调用自己贮存的知识块,将它们加以分解、迁移、转换(联想、类比、模仿和改造)、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并能用文字(或语言、图表)来表达自己答案的应用能力。
这类能力涉及到两个分解,即:题没情境的分解和知识块的分解。
—个题目的题设情境往往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将这些因素—一分解,便于找出解题的关键,确定解题的步骤,安排解题的程序,从而使全题顺利地得到解答。这是一种思维能力。
为解题需要凋用贮存于知识网络中的不同知识块。一种很常见的情况是,解答某一个题设情境时,需要用几个不同知识块中的若干组分的组合。对答题者来说,首先应明确解答问题涉及到哪些知识块,然后将有关的知识块分解,调出有关的组分使它们重新组合,有时为了将它迁移到题设情境中去,还需要作出必要的转换,上述过程是一个在很短时间内就应完成的思维运作过程,是一种操作速度很快的思维能力。
接下来就是表达这种思维运作的结果了。无沦用文字或用图表等形式表达,都反映出考生的能力状况。
(3)能将化学知识(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题目指定的各有关数据,还包括由题目中自己可能得到的各种信息),按内在联系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按此规律进行推理和想像(发散和收敛)的创造能力。
这类能力牛实上包括了两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即: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这是各门自然科学都要考查的思维方式)。它与第l项能力密切相关,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以后者为依托。不可能想像,自己的知识都靠从别人灌输而宋,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会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拟整理的考生,可以在高考的有限时间内,能够迅速地将题设信息逻辑地统拟成规律。
这类思维能力的层次较高,它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科学素质,近年来高考的实践表明,凡是需要考生自己统拟成规律的试题,得分率都不高,只有少数人能够得全分。
(4)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的想像能力
按照认知理论,思维能力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两大类。
理科的学科能力,更多地与抽象逻辑思维相联系。它主要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的思维,它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是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和本质,而形象思维也是理科能力的一部分。形象思维是借助于符号、数字、图表、框图等进行的思维,它的主要心理成分有联想、表象、想像和情感,其作用是对书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发现事物的异同,为抽象和概括建立必要的前提。
化学是从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的,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结构的想像能力是化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数学科的教学目标。单列此项意在突出化学学科的特征。
(5)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掌握学习”学派创始入布鲁姆(BloomB)在他的学习目标分类中,把“评价”作为认知领域中最高的水平。
当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案时,通过从各个角度的评价,选择出最佳方案,在科学实践中这是一类很复杂、很深刻的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都是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其中,分析和综合又是比较和论证的基础。
高考化学试题中的一题多解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在多种解法里,有的十分简洁,有的就相当繁琐,绕了很大的弯子才得山答案。目前在评分标准上还未能对这些不同方法有效地给以应有的区别,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研究改进。但是,那些不能采用最佳方案解决问题的考生会在一个题目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从而会导致答不完全卷,这也形成了—定的区分。
近年高考化学试题也有意地组织了考查这类思维能力的题目。前面在关于化学实验题型分析里曾提及的以氮化镁为素材的试题,就是这种尝试。它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深度。
(6)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众多门类科学的工具。数学进入了某一个学科,就意味这门学科从定性发展到定量阶段,意味着这门学科的成熟,化学学科就是这样的。
数学已成为现代化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飞跃,因而这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历年高考化学试题对化学计算都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前已指出,有的化学计算的设置是为了考查考生的思维敏捷性,有的则是全面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和全面的思维能力。高考化学试卷中有些计算题是典型的拉分题(拉开考生分数档次的题目),相当一部分考生不能作答,只好放弃,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没有这种理想的抽象思维能力。
4.自学能力
自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自学能力以汲取—组织—分析—运用作为运行机制,在这个整体过程中,思维能力都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换句话说,思维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本依托,而自学能力又促使思维能力向较高层次发展。考生汲取给出的信息,将题给信息与旧有知识结合,对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进而解决过去从未涉及的新问题,在这个全过程中思维能力永远占有核心的地位。由此可见,高考化学试题对自学能力的考查书实上也是对思维能力更为深入的考查。
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训练过程。因此自学能力不能靠突击,更不能靠挤占高中化学正常的学习时间来延长复习,以及搞什么“题海”战术;而应当平时就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自学能力的自我训练。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不单单是为了对付高考,它将使一个人终身受益。
高考化学试题考查的自学能力有3项:
(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信息的能力
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信息,是对考生自学能力的最低要求。
考生应当通过阅读题设信息,将之完全吸收过来,使这些信息成为自己化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前已指出,这些信息可能是考生没有学过,但却早巳为其他书刊所收入的化学知识;也可能是近年甚至近一二年来化学学科某个分支的新进展,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对这样各不相同的题设信息,考生应该用不长的时间进行阅读并全面地吸收,这就需要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
(2)将试题所给出的信息与从课内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相结合来回答问题的能力
将题给信息与旧有知识有机地结合,以形成相应的新知识网络,也即对旧有知识进行新的加工,使之尽可能多方位地深化,融合了新获得的信息,而从不同方向强化了旧知识,为回答过去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提供了基础。这是此类能力的基本要求。
考生对题给信息加以吸收日寸,一定要对之进行消化与组织。试题所给出的信息一般地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其目的是为了要求考生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或干扰某一问题的思路(后者称为干扰性信息)。通过阅读试题,考生在敏捷地接受信息的同时,还要仔细了解本题所要求回答的内容。然后将信息与情境像上述那样地分别予以分解,将有关旧知识从已有的知识网络中提取出来,也予以一一分解,经过敏捷的思维活动,进行迁移、转换、重组等一系列的信息加工工作,形成回答本题的知识基础,从而迅速、全面、正确地创设应答的条件。
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新旧信息的有机结合即转换和重组往往是关键,可见思维仍然是核心。在构成新的网络时,试题昕设置的情境一般地可以作为重要的线索,因为组织信息的主要效果最终要反映在正确地回答指定的问题上。对于考试来说,新网络形成的目的是解题,是在一种特定的背景下进行的。它的目的性强,线索清晰,导向明确。它又要求有高度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及准确的判断性。
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考生一定要通过平时学习养成自我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习惯,经常对教师的讲授和教材内容提出质疑,不断地对知识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完善,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应该指出,在学习中提不出任何疑问的人,平时不肯或不能深入钻研问题的人,不可能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试题考查的能力要求。
(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信息的能力
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信息的能力是对自学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考生不但要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信息,把题设信息和旧有知识相结合,而且还需要能够对题设信息给予分析和评价,即分析试题所给信息的目的性和它向更深一层拓展的可能性。判断它所叙述的实质是什么,哪些是为解题所需要的,哪些对解本题并不必要,要判断出题给信息有无干扰作用。
这4种能力范畴书实上是有重叠交叉的,只是在如何测量上加以界定。我们认为观察是入门,实验是手段,思维是核心,而自学是方式。这样,往往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中的多个层次。
二、考试范围
2004年化学考试范围分两种。一种是使用现行大纲、教材学习的考试范围,统称现行课程版。另一种是使用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大纲及教材学习的考试范围,统称新课程版。
由于从2003年起高考考试时间提前一个月,教育部对新课程的大纲作了调整,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删掉一些教学内容,降低了一些教学内容的要求,个别知识点的教学要求也有所提高。为此,我们组织命题专家与国家课程大纲的编写人员座谈,认真研究了有关文件精神,分别修订了现行课程和新课程的考试范围。
高考《化学科考试大纲》是从学生高中毕业时所具有知识和所能达到的能力要求来制订考试范围,而不是像《教学大纲》按照教学时间(年级)顺序确定具体教学的考查知识点。所以,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的内容,能够在《化学科考试大纲》中明确的,均作了文字改动,在教育部有关文件中已经删去知识点,自然也不在考试范围内。《化学科考试大纲》只明确考什么和如何考。
三、试卷结构
根据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的精神,考虑到不同题型的功能不同,近几年来,逐步试验、调整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比例有意识地加大非选择题的题量和分值,力图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部分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过分追求答案的惟一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有创见性地解答,如:2003年化学试卷中第19(1)小题,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设计取出放在试剂瓶内已经凝结的冰醋酸,没有给出具体答案,考生可自由发挥,只要符合安全常识的合理方法都可得分。这是在2002年化学试卷中一道关于两种固体混合物分离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试题基础上的进一步尝试。这些调整都得到有益的结沦。在保证相对客观的评卷情况下,使用不同题型,既有利于考查学生掌握中学化学知识的程度,又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单科化学考试要求看,要保证理科学生具有相对合理的化学知识结构,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同时,为保证阅卷较为客观,实践证明,化学科选择题的数量与分值不易过小,以50%为宜。其他填空题为30%,问答与计算题为20%。
从控制试卷难度的要求看,各科试卷在0.50—0.60之间为宜,这样既有利于保证选拔所需的必要区分度,又可适当降低复习的难度。控制试卷总体难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调整好试题难易比例。过去几年化学学科试题难易比例是: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40%;较难题,约20%。从这些年的考试统计分析数据看,如果将试题难易比例调整为: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眉60%;较难题,约10%。可能有助于控制好试卷的总体难度。
四、题型示例与样卷
2004年《化学科考试大纲》对题型示例做了必要的凋整,更换了部分考试内容已经调整的试题。并注意增加了部分中等难度的试题。以期使题型示例更具有代表性。
2004年《化学科考试大纲》还编制了样卷,将试卷基本框架明确下来,使考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可供命题与复习时参考。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