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语文知识点 > 全国各地高中2009届模拟试题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二)答案与解析

全国各地高中2009届模拟试题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二)答案与解析

来源:高考网 2009-08-19 23:21:51

  【答案及解析】

  一、社科文

  6答案:C。ABD均为令人忧虑的态度。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是悲剧和陷阱。

  7答案:D。是反衬传统节日的生命力,不是原因,而是背景。

  8答案:A。B"发现了"错,在是理解错了,原文是警告人们要这样做,而不是已经做到了。;C以偏概全,"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是说过传统节日的目的,过传统节日也好,读经等等也好,都只是其中部分具体形式,而"灵魂附体"之"体";D是说转化传统文化的手段。

  9答案:B。A判断太绝对,原文说"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另外后文"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C原文说"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D原文说"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二、6、D(雅文化可以影响俗文化,但不会变成俗文化。)

  7、B(A、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不能说与人们的生活无关。C、俗文化也属于文化,它的根本功能就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对人们的思想影响。

  D、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即物资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雅俗之别。)

  8、C(此项解释的是"礼"的形成,而不是解说"礼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另外,"强制执行"不当。)

  9、D(俗文化是大众文化,大众存在,俗文化就不会消逝.见第二段的开头。)

  三、CACD

  四、6.D(AB概念的类属有误。"乐治"不是娱乐的艺术门类,不是工具。C项是某种特点的诠释。)

  7.C(C项谈的是"礼"而非"乐"。)

  8.C(A句"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B句"能使人生理发生良性的变化"错;D句"创作乐"错。)

  9.C(C句"具体做法及得失评判"无根据。)

  五、6.B("整个社会文化"应为"社区文化"。)

  7.B("农耕文明还来不及清查就被工业文明的浪潮所席卷而去,它们死得迅速且缄默,那

  不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这句话,非冯骥才所说。)

  8.D(A"社会生存"应为"社区生存"。B"不是丽江古城"应为"不仅仅是丽江古城"c"民

  族的土壤"应为"民间的土壤"。)

  9.C("精英文化"错,应是"民间文化")

  六、6.B7.D8.A9.C

  七、9、解析:互相映衬见出"静穆"的风味。

  答案:D

  10、解析:说"情趣相似"不确切,这是作者以前的认为,后来在认识上有了变化。

  答案:A

  八、11、解析:无论是石涛的观点,还是贡布利希的话,都是说的同一意思,即画要革新才能发展。

  答案:B

  12、解析:谈国画的发展轨迹,石涛的观点、贡布利希的话就说明了国画的发展方向。

  答案:B

  九、18、解析:这一句话实际上是这一段的关键句,要理解它就要从全段角度去分析,先是谈到明代对宋诗的不屑,然后谈到晚清对宋诗的推崇。这一句话是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宋诗在不同时期所受到的不同待遇。

  答案:宋诗或是被贬得一无是处,或是被捧上了天。(要求简洁,否则要扣0.5分)

  19、解析:该题的答题范围仍然在第一段,"失掉比例"是说对宋诗的看法不要走极端,应客观公正。后文也有照应的句子。

  答案:可以夸奖宋诗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清诗的成就,但不可夸张、夸大它。(两个方面去谈才能得满分。)

  20、解析:作者在历述宋诗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它的不同的看法之后,就有了一个结论,即"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点明了作者所认定的宋诗的地位。

  答案:宋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不简洁可酌情扣分。)

  21、解析:这个题的难度很小,只要找到答题范围,稍作归纳即可。

  答案:某一个字眼或句法来自唐人却比他们工稳,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风格意境落入唐人的势力圈里。(一层1分)

  22、解析:A项说"金代的作者全都鄙薄宋诗"在文中无照应;C项"学乖"是指"在语言和技巧方面精益求精",而非"落在前辈的'势力圈里'";D项"惟肖而不惟妙"是说明人学写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

  答案:BE

  十、6.C(A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因此白银

  货币化的进程在明英宗之前已经开始。B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成为合法货

  币。白银货币化此前已在民间开始。D白银成为合法货币是从明英宗颁布诏令开始的。)

  7.A(代嘉靖年间,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文中并没有说"经济恶化,财政困难"。白银入不敷出一方面是因为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是因为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

  8.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

  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但谈不上"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

  成的根本原因"。)

  十一、6.A(参照本段前半段即可得出答案)

  7.D(城市文人雅士不会给中国农村文化造成文化断裂)

  8.C(A错在"这些职责主要是文化方面的",根据在于"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

  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

  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B"釜

  底抽薪"指的是文化断裂;D绝对化)

  十二、选做题:甲、论述类文本(18分)

  16.C(对神灵的崇拜已不是今天的主要价值,而且神灵的意思在英语和日语单词中有痕迹;)

  17.B("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

  18.

  异:(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

  (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同: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

  (每点2分)

  19.

  ①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国家意识体现在节日上就是文化主权和尊严。

  ②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这是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

  ③国家意识还体现在节日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让国民感觉到一种共同血脉存在,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