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人口、文化与发展 6
来源:高考网 2009-08-13 11:33:04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口、文化与发展
一基本点
(一)人口
1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域和社会范围内人群的总体,是社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社会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两个方面。物质资料再生产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人口再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2人口的分布与增长:①人口算术密度=人口数/总面积,人口生理密度=人口数/耕地面积
②人口增长率=(现有人口-原有人口)/原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注: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其余指标类似,单位通常为‰)。一般情况下,人口增长率指的是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0‰(平均为5‰,我国1998年人口增长率首次低于10‰),发展中国家平均为21‰,以非洲最高,拉美居次。生育率=出生人数/育龄妇女(15-49岁女性)数,生育率越高,出生率越高。对一个社会来说,总和生育率为2.1时,才能维持人口更替水平(零增长)。很多国家生育率持续降低,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3人口移动(迁移、流动):①人口迁移指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的改变。国内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形式是由于城市化而导致的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以及由于国土开发、新兴地区的发展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如美国人口向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的迁移,俄罗斯人口向东部西伯利亚的迁移,等等);近代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全球殖民主义的扩张,人口大量由旧大陆(欧、亚、非)涌向新大陆(南北美洲、澳洲),中国则有大量华人迁到东南亚(下南洋)。二战后,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入发达国家。②人口流动指居住地处于不断变动过程中,只是暂时在某地居留。国际人口流动主要形式为劳务输出,西欧、北欧、中东地区是主要的劳工输入地,发达国家也输出高级技术人员承包各种工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务输出的潜力很大。我国的人口迁移与流动(见教材,重点掌握)。国内新的经济格局的形成和重心的转移是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因素(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差距),耕地减少,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是民工潮的内在因素,户籍政策的松动提供了契机。流动人口为迁入城市与地区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城镇化步伐,当然流动人口对城市化也有负面影响(环境、交通、居住、就业、治安)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49628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