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
2009-07-21 10:20:01南京工业大学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简介
一、新专业的设置背景
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材料技术被视为高新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先导,它对于各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所以新材料技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之一。高性能复合材料在新材料方面的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前人类已经从合成材料时代进入复合材料时代,因为要想合成一种新的单一材料使之满足各种高要求的综合指标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把现有的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成复合材料,则可以利用它们所特有的复合效应使之产生原组成材料不具备的性能,而且还可以通过材料的设计以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并起到节约材料的作用。高性能复合材料包括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以及功能复合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可以通过选择使之具备密度小、强度和刚度高、耐温、耐磨、导热、导电、热膨胀系数小、抗疲劳性能好、耐烧蚀、耐冲刷、抗辐射、吸波以及其它物理功能等特点,这些正是推动高技术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说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高技术的进步,同时高技术的进展也将带动和加速高性能复合材料的不断更新。为此,设置了复合材料专业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是非常必须的。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悠久的优势品牌专业,省重点学科,材料学院拥有一支强大的学术梯队和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复合材料专业就是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基础上,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成立的新专业。从95级~97级毕业生分配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实际能力,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目前人才市场上复合材料专业人材的需求较大。1999年通过了复合材料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评审。但1998年新专业目录的颁布,使我校复合材料专业变为无机材料专业的一个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学科的发展和专业建设。2001年重新批准成立“复合材料与工程”目录外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206W)并开始招生,2005年按新专业名称招生的学生将如期毕业。2000年本专业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001年建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材料学获江苏省重点学科。
二、专业实力
在学校新专业基金的资助下,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室有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已有的教学设备包括:手糊成型工艺实验所需要的模具和手糊工具;复合基板材料制备实验的高温平板热压机、双辊轧膜机;导电复合材料配制实验的小型砂磨机;用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微机控制的万能材料试验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注凝成型设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热压设备,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设备,以及功能复合材料的测试设备等。
在科研方面,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江苏省高技术项目“高韧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江苏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微电子封装用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这为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师资力量
自1995年复合材料新专业成立,以及2001年重新成立目录外“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以来,经过多年的积累,在“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建设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拥有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3人。目前本专业是博士学位授予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型复合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教师中有江苏省“333”工程和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组成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凝聚力强和整体实力强的学术队伍,为专业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现在的专业负责人是张其土教授、吕忆农教授。
四、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复合材料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在复合材料与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材料设计、产品设计、生产运行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要求: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复合材料结构、组成、工艺过程及设备、性能与应用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掌握材料微观结构、性能的现代测试方法和宏观生产过程的工程测试技术;初步掌握复合材料改性、新材料研制和生产过程及设备开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外国语(一门)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本专业修业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结构
本专业主干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物理、微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材料复合原理、材料表面与界面、材料现代测试方法、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工学。
其中公共课、公共基础课占总学时的46%,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24%,专业课及方向课占总学时的10%,集中实践环节占总学时的20%。实践环节有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机械零件设计、专业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教学实验等。
六、就业去向
自1999年第一届复合材料专业学生毕业以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毕业生分别被分配到上海玻璃钢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第五十五研究所、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常州天马集团等单位。
七、成果与特色
近几年来,本专业承担了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技术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基金项目、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科研资助项目等十多项,获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已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研项目有近十项,成果转化率达到70%。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六十多篇。特别是在新型复合功能材料研究领域达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国内占有重要学术地位。曾先后获得航空航天部科技二等奖、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课程一等奖和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本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200多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在教学计划制定、人才素质培养、教学改革、教材编制等方面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培养模式上以提高人才质量为根本,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应用课程的教学和培养。
目前,本专业的特色主要在新型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如水泥其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特种功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基板等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八、发展规划与设想
在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要注重实验室的建设,根据我校的特点,在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与材料复合新技术方面,巩固现有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实验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陶瓷基复合材料和新型功能复合材料,体现和突出我校的特色;在复合材料性能测试与界面研究方面,以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的测试为主,加强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办出我校自己的特色。另外,在课程的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增加材料复合新技术和新型功能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