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祭奠季羡林先生:先生西去,顿感彷徨
2009-07-13 15:10:37贴吧
第一次看见季羡林先生之名,是在白岩松写的《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一文里。当时在想怎样的一个人会得到他人的如此尊重!?
后来便在网络上查找季羡林先生的资料,然后又读先生的著作。
渐渐明白了先生得人尊敬的原因,并不是先生的博学,而是一位终生思考的老人用朴素的言语阐释出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对于人生,对于学习,对于进取,对于人格品行的态度!
后来常常在电视里找寻到先生的身影,我深深的被先生所折服,所感动!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总喜欢在谈论到老人时,在姓名后面加上先生二字,这是我对他的尊敬,
一种每当听闻先生事迹时从内心油然而生的一种尊敬!
2009年7月10日,在教室里补课的我闲着无聊,还在和同学讨论先生的《病榻杂记》,
又再次与同学谈到《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回忆先生06年时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为先生点的那盏“品格”灯!不知道为什么,那天和同学谈论先生很久,几乎是将自己对先生的全部记忆都挖了出来。还和同学说,补完课就去买《罗摩衍那》,在家闭关看书!
现在想来10号那天是对先生的纪念,11日下午3点左右,正在写作业的我被同学打断,
她告诉我说:先生上午病逝了。我当时完全没有明白她在说什么。她再次说:季羡林先生上午病逝!我整整定在座位上5分钟,泪无声滑过我的脸颊,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那一刻我实在无法强忍泪水,索性让它肆意流落……那一刻,我心中的一座伟岸轰然坍塌!
那一天的课没怎么听,一直在心里缅怀先生。晚上回家含泪翻阅新闻,心中不胜悲哀!
先生很重视教育,尤其是对中学生的教育很挂在心,常常勉励大家。作为进入高三的学生,我记得先生有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我自己深感惭愧,读了先生的书,了解了先生的品格,却没有学习到自己身上来!
先生一生在追求一个“真”字,记得先生一句“骨头硬,心肠软。”先生实为性情中人!
一直感觉先生有一种骨气!
如果说鲁迅唤醒了一个时代,那么先生感动着一个时代!
其实我想先生的离开是快乐的,常在电视上看见先生独坐于未名湖畔的身影,感觉先生是多么寂寞,到了极乐世界先生便又可以与妻子团聚,所以我相信先生的离开是快乐的!
作为90后的自己,仅以此拙作,祭奠先生,愿以上文字化作白菊,送上哀思,最后:先生,
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