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二类特色专业:动物科学介绍
2009-05-27 11:02:51江西农业大学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二类特色专业:动物科学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介绍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始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它积淀了我校建设与发展50多年的优质资源,是江西省第一批本科品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在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为国家培养了5000余名本科生与研究生,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教授,还有一大批活跃在省内外的企业家,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畜牧业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动物科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0人,高级实验师9人,讲师18人,实验师3人;获得博士学位15人,硕士学位18人;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9名;国家级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江西省新世纪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目前,动物科学专业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设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和“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等方向。拥有1个“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博士点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3个硕士点;设有6个教学实验室,即动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实验室、动物生产学实验室、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特种经济动物实验室和水产养殖实验室。动物生产学实验室是江西省高校首批“合格实验室”。“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是江西省第一家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和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和“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江西省“十一五”示范硕士点。
该专业始终围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科研成果。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863和973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项,省自然基金及省科技攻关项目等20多项。黄路生教授主持的“猪重要经济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谌澄光教授主持的“宁都黄鸡选育”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瞿明仁教授主持的“泰和乌骨鸡绿色预混料配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谌南辉教授主持的“鸡法氏囊及其三肽囊素(Bursin)免疫学的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06年);黄路生教授主持的“胎移植与性别控制技术的优化及其在优质奶、肉牛高效生产中的应用”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曾志将教授主持的“蜜蜂性比及营养杂交生物学特性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07年)。主持教学研究项目(包括CAI课件)30多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多篇。
与国内外知名大学与企业建有广泛的联系,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联系和合作,互派人员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与国内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20多所研究院所及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实验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
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比较完善的校内外实验实习、科学研究基地,如校内的江西农大种猪场、江西前锋饲料厂、江西农大兽医院、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科研猪场、实验养蜂场等。校外的有南昌天地人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九江市邦尼药业有限公司、江西樟树市华发实业有限公司和南昌动物园等。
动物科学专业按照“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主,积极培养基础宽厚、创新能力强的人才”的目标培养人才,注重素质教育,注重知识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吃苦精神,下得去、用得上,能够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业务素质较高,独立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好,团结协作精神强,专业知识较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