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08北京高考语文作文:似曾相识 材料曾多次出现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5-12 15:19:37
2008年高考北京卷的语文作文,考生们的普遍评价是“似曾相识”。
记者多方核对后得到证实,与今年高考作文题使用的材料相似程度很高的一道题目,曾经连续两年出现在北京高中会考政治考试说明的样题中。
作文材料曾多次出现
“今年高考作文的材料确实很熟悉,至少在政治的一些材料题中就曾出现过。”新干线高考专家、北大附中政治教研组组长舒嘉文老师肯定地说。
经过查找,舒老师分别在2008年北京春季高中会考政治考试说明和2007年北京夏季高中会考政治考试说明的样题中找到了类似的材料。两本考试说明引用的样题顺序、题目内容、问题完全一样。舒老师说,今年毕业的大部分考生都是在2007年参加过夏季高中会考的,只要看过政治考试说明,这段材料对他们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不少考生表示,这段材料在平时的英语练习题中也多次出现,一些考生明确回忆是在完形填空中见过。甚至一名考生表示,在6日做最后的冲刺时,在外地的模拟题中见到过以同一段材料命题的作文题。
地震内容成命题热点
地震之后,关于高考内容中是否会增加地震知识的考查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猜测。从已公布的部分试卷中可以看到,今年全国各省市语文试题中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与地震相关的内容,如全国卷I、陕西卷的作文题就使用了“抗震救灾”的材料,四川卷的作文题则使用了本次抗震救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坚强”。今年北京的作文题虽没有使用与地震相关的材料,但在一道语言表述题中增加了相关内容:废墟中,时钟停在14时28分。
-作文题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老师让学生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各抒己见:
观点一:看起来到了极限,其实还有很大空间。
观点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应该先放石块。
观点三:对,分量重的事应该先做,比如大的石块应该先放进去。
观点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各方反应
学生:思路完全不同
实验中学考点一位男生表示,他从对空间的开放性谈起,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另一位女生则表示,这个题目让她想到了生命的韧性,不要被眼前的阻碍所吓倒,就像那些在地震中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的勇士。北师大二附中考点第一个走出考场的朱岳称,他觉得材料中的瓶子就是人,装进瓶子里的石头、沙子和水则分别代表了坚强、细密、柔情的良好品质。“我认为人应该由这三种品质填充自己才会完美。”
教师:发挥空间很大
北京八中语文特级教师刘运秀表示,今年的作文题继续体现求新求变的特点。虽然材料不新,但给考生发挥的空间却很大。开放的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力度,以及自主学习和创新探究的能力,而这也恰好是高中新课程中所强调的。
北村:应试与应景双赢
今年的北京作文题出得非常有智慧,作文题继续沿用开放式的材料题,给考生很大的创作空间。
作文题没有因为地震而临时换题是明智之举。如果因为突发事件临时换题,势必会影响到出题水准。同时,在两个语言表述题上兼顾地震和奥运,达到了应试与应景双赢的效果。这个题目给了考生宽泛的创作空间,既可从哲学的角度入笔,也可将文章引申到社会和人性的层面。题目在考查考生写作基本功的同时,也考量了考生的哲理性思维。如果文章能呈现出独特的哲学思维,应该会拿到高分。
肖复兴:不赞成材料题
我不赞成高考作文题目以材料题形式出现,与现实生活相距太远。高考作文题目应该让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抒发对世界的看法,表达对社会、生活、感情的见解。这个作文题目,偏离了作文教学的本质方向,更像是根据已知求解的游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