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文言文总结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3-22 19:31:08
第九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通假字
1、 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
二、一词多译
1、 欲:
(1)对此欲倒东南倾。(要,动词)
(2)我欲因之梦吴越。(想,动词)
(3)云青青兮欲雨。(将要,副词)
2、 开:
(1)訇然中开。(打开,动词)
(2)使我不得开心颜。(使……开,使……舒展,动词的使动用法)
3、 行:
(1)世间行乐亦如此。(实行,在此是"享受"的意思,动词)
(2)须行即骑访名山。(走,动词)
4、 忽:
(1)迷花倚石忽已冥。(不注意,不知不觉,动词)
(2)忽魂悸以魄动。(忽然,副词)
5、 事:
(1)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服侍,动词)
三、词类活用
1、 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方位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倾"的去向: 向东南。)
2、 一夜飞度镜花月。(飞,动词做状语,表示"度"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 样。)
3、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在副词"欲"后,活用为动词:下雨。)
4、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带宾语"瑟",活用为动词:弹奏。)
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带宾语"权贵",活用为动词:侍奉。)
6、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惊:使……震惊:动词的使动用法)
7、 使我不得开心颜。(开:使……开,动词的使动用法)
四、重点字词
瀛(ying)洲 天台(tai)山 剡(shan)溪 渌(lu)水
屐(ji) 殷(yin) 訇(hong)然 悸(ji)
五、整体感知
1、 行文脉络:如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留别语;
2、 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3、 浪漫主义风格。
第十课 琵琶行(并序)
一、通假字
1、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 ",钗子。
二、 一词多义
1、 言:
(1)感斯人言。(话,名词。)
(2)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3)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 命:
(1)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
(2)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
3、 数:
(1)使快弹数曲。(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2)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4、 是: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2)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
5、 为:
(1)因为长句。(写,做,动词。)
(2)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3)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6、 语:
(1)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7、 轻:
(1)轻拢曼捻抹复挑。(轻轻,形容词。)
(2)商人重利轻离别。(轻视,动词。)
8、 暂:
(1)凝绝不通歌暂歇。(短暂,副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9、 泣:
(1)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2)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三、词类活用
1、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2、 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
3、 商人重利轻离别。(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作动词:看重,轻视。)
四、文言句式
1、 歌以赠之。(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以示强调。)
2、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3、 转徙于江湖件。(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4、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 使快弹数曲。("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 送客湓浦口。("客"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被"。)
7、 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五、古今异义
1、 因为长句 古义:因,因此;为,作;今义:表原因连词。
2、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刚才;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3、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龄大;今义:兄弟排序第一。
4、 暮来朝去颜色故 古义:神态,脸色;今义:指面貌、容貌。
六、重点字词
湓浦(pen pu)口 铮铮(zheng zheng) 悯(min)然
恬(tian)然 迁谪(zhe) 荻(di)花
霓裳(ni chang) 嘈嘈(cao cao) 呕哑(ou ya)
嘲 (zhao zha)
七、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前者为主,后者为宾。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第一段,写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八、课文名句
1、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斯马青衫湿。
7、 诗中描写约瑟的三句诗:
①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② 东船西枋悄午宴,唯见江心秋月白。
③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穿月明江水寒。
8、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第二十一课 陈情表
一、通假字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
2、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子。
3、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二、一词多义
1、以:
(1) 谨拜表以闻。(以:用法同"而",表示承接关系。)
(2)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以:因。是以,即"以是",因此。)
(3) 臣俱以表闻。(以:用,介词)
(4)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以:与无连用,意为不能。)
2、除:
(1) 除臣洗马。(任命,受职。)
(2) 登自东除。(台阶。)
(3) 攘除奸凶。(清除。)
(4) 道路除道。(修整。)
3、区区:
(1)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
(2)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少小。)
(3)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坏。(诚挚。)
(4)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与荒山寂寞之滨。(自称的谦词。)
4、卒:
(1)抱卒余年。(卒:终。)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卒:士兵。)
(3)卒成帝业。(卒:终于。)
(4)卒然边境有急。(卒:同"猝",突然。)
三、词类活用
1、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名词做状语,在门外,在家里。)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3、但以刘日薄西山。(名词做状语,一天天地。)
四、文言句式
1、 臣具以表闻。(状语后置,即"以表具闻"。)
2、 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即"于星火急"。)
五、固定格式
1、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 臣少多疾病 古义:古代小病为疾,重病为病;今义:病(总称)
2、 至于成立 古义:动词,到;今义:副词,表程度
3、 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励;今义:①(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②(理论、意见)有根据,占得住
4、 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
5、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古义: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今义: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低一级考中者
6、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库中);今义:让别人知道
七、重点字词
险衅(xin) 夙(su)遭 闵(min)凶
门衰祚(zuo)薄 茕茕(qiong qiong)孑立 床蓐(ru)
陨(yun)首 责臣逋(bu)慢 矜(jin)育
宠命优渥(wo)
八、整体感知
李密借《陈情表》主要申诉自己不能应昭的苦衷,文章从自己有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言辞及其恳切,情深感人,言之成理,才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第二十二课 祭十二郎文
一、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2、皆不幸早世:"世"通"逝"。
3、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4、 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二、一词多义
1、孤:
(1)吾少孤。(名词用如动词,成为孤儿,丧夫。)
(2)零丁孤苦。(形容词,孤单。)
(3)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名词,儿子。)
2、长:
(1)吾少孤,及长。(形容词用如动词,长大。)
(2)孰谓少年殁而长者存。(形容词,年长。)
(3)长吾女与汝女。(动词,养育。)
3、世:
(1)两世一身。(名词,父子相继为一世。)
(2)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名词,世间,天下。)
4、省:
(1)不省所估。(动词,知道。)
(2)汝来省吾。(动词,看望。)
5、 终:
(1)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动词,终了,结束。)
(2)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副词,最后一定。)
6、 致:
(1)乃能衔哀致诚。(名词,表达。)
(2)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来。)
7、 诚:
(1)乃能衔哀致诚。(名词,表达。)
(2)诚知其如此。(副词,如果,果真。)
(3)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副词,确实,实在。)
8、 就:
(1)既又与吾就食江南。(动词,趋,赴。)
(2)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动词,就职商人。)
9、 知:
(1)而寿者不可知矣。(动词,须知。)
(2)死而有知。(名词,指灵魂。)
(3)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以月日。(动词,知道。)
三、词类活用
1、莫如西归。(方位名词"西"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归"的方向:向西。)
2、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在东边居住。名词"客"作动词:客居。)
3、而视茫茫。(动词"视"用作名词:视力。)
4、将成家而致汝。(致,动词的使动用法:让……来。)
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夭亡。)
6、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形容词"全"用作动词,安全。)
四、文言句式
1、几何不从吾而死也?(主语"不从汝而死"置于谓语"几何"之后。)
2、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文言文钟宾语前置的一种句式。"兄嫂"是动词"依"的宾语,前置。范围副词"惟"加在前置宾语的前面。指示代词"是"加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3、吾实为之,其又何忧。(宾语前置句,应为"尤何"。)
4、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汴州佐董丞相"。)
5、从嫂归葬河阳。(省略句,应为"从嫂归葬于河阳"。)
6、未可以①为信也。(这句①处省略宾语"之",指十二郎夭亡之噩耗。)
四、重点字词
及长(zhang) 所怙(hu) 兄殁(mo)南方
省(xing)坟墓 归取其孥(nu) 丞相薨(hong)
佐戎(rong)徐州 孰谓汝遽(ju)去吾 尚飨(xiang)
窆(bian)不临其穴
五、整体感知
全文表达作者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待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第二十三课 愚溪诗序
一、通假字
1、纪于溪石上:"纪"通"记"。
二、一词多义
1、名:
(1)名之以其能。(动词,命名。)
(2)而名莫能定。(名词,名称。)
2、居:
(1)或曰:冉氏尝居也。(动词,居住。)
(2)得泉焉,又买居之。(动词,存,积蓄。)
3、类:
(1)无以利匹,而适类于予。(动词,好像。)
(2)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名词,万物。)
4、乐:
(1)夫水,智者乐也。(yao,动词,爱好,喜爱。)
(2)乐而不能去也。(动词,高兴。)
5、以:
(1)以愚触罪,谪潇水上。(以:因。)
(2)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以:凭。)
6、凡:
(1)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凡:共。)
(2)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凡:凡是。)
7、于:
(1)东流入于潇水。(于:到。)
(2)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亦文墨自慰。(于:对于。)
(3)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于:在。)
8、之:
(1)灌水之阳有溪。(之:结构助词,的。)
(2)士之居者。(之:助词,不译。)
(3)古谓之染溪。(之:代词,它。)
三、词类活用
1、东流入于潇水。(方位名词"东"用作状语,表示动作"流"的方向:向东。
2、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方位名词"东北"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行"的方向:朝东北。
3、合流屈曲而南。(方位名词"南"用作动词:向南流去。)
4、得其尤绝者家焉。(名词"家"用作动词:安家。)
5、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名词"名"用作动词:命名。)
6、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牢笼:包罗,名词作动词用。)
7、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上:向上,名词作状语。)
四、古今异义
1、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许可。
2、乐而不能去也。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去,和"来"相反。
五、重点字词
谪(zhe)居 龂龂(yin yin)然 负土累(lei)石
智者乐(yao)也 坻(chi)石 幽邃(sui)
兴(xing)风雨
六、整体感知
文章通过描绘当地的山水和说明更改溪名的原因,抒发了其愤愤不平的情绪,当时,立志改革弊政的人都以"违理""悖事"而遭贬斥。在当政者眼中美与丑、智与愚全是颠倒的。因此他把所居之溪命名为"愚溪",溪水清明透彻,可以照鉴万物。
第二十四课 赤壁赋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属"通"嘱"。
2、冯虚御风:"冯"通"凭"。
3、山川相寥:"廖"通"缭"。
二、一词多义
1、歌:
(1) 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2) 歌曰。(名词,歌词。)
(3) 倚歌而和之。(名词,歌声。)
2、望:
(1) 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2)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
3、下:
(1)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克,打下。)
(2)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位置低的。)
4、如:
(1)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像,动。)
(2) 纵一苇之所如。(如:往,到,动。)
5、之:
(1) 哀吾生之须臾。(之:助词,不译。)
(2) 惟江上之轻风。(之:结构助词,的。)
(3) 耳得之而为声。(之:代词,它。)
(4) 月出于东山之上。(之:助词,不译。)
6、乎: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乎:动词,形容词词尾。)
(2)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
(3) 相与枕藉乎舟中。(乎:介词,在。)
7、于: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介词,在。)
(2)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助词,表被动。)
(3) 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介词,从。)
三、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向:向……)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得使动用法:使……哭泣。)
4、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相同。)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6、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东:向东进军,名词用作动词。)
7、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四、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这里指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文中指内心所思慕的人;今义:美貌的女子。
五、重点词字
任戌(ren xu)之秋 斗(dou)牛之间 愀(qiao)然
酾(shi)酒临江 扁(pian)舟 横槊(shuo)赋诗
枕藉(jie) 匏(pao)樽 蜉蝣(fu you)
山川相缭(liao)
六、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及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辩论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开朗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