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学联手开创课改新模式
2008-01-07 09:39:06三秦都市报
2008年1月2日下午,由教育部陕师大课程中心和陕师大附中联合主办、本报独家支持的“陕西师大附中高中新课程专家指导组成立会”在陕师大附中科技楼二楼隆重召开。会上,来自陕西师大课程研究中心的29名专家与陕西师大附中各教研组组长和高一各科任课教师,以学科为单位,结成专家指导小组,现场接受聘书。此次专家指导组的成立,标志着陕师大附中依托大学部的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探索出了该校专家引领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新模式,摸索出了附中与师大资源互补、协作推进的新路径,这对我省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专家指导 专业引领
据陕师大课程中心副主任张迎春教授介绍,此次专家指导小组的成立,实质上是陕西师范大学与陕西师范大学附中资源的一次有效整合,大学将附中作为课程论的研究基地,进行高中新课改的研究、实施和推进,而附中在新课改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大学专家组的指导,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
会上,陕师大附中副校长李鸿针对此次成立专家指导组的背景及缘由谈到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支持部分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课改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师范院校学科专家需要深入课改一线研究课程改革。
再次,陕西师范大学具有雄厚的新课程资源和研究力量,附中作为师大的直属单位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基础教育资源。在国家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大背景下,附中、师大具有得天独厚的新课程合作优势。种种因素促使大学资源和中学资源必须重新整合,互利共赢。与此同时,附中与教育部陕西师大课程中心签订高中新课程专业指导工作协议。把附中作为课程中心、各院系师范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研究、实践的基地。
合作深入 任务艰巨
李校长强调,此次专家指导组的成立要求附中各教研组、学科组积极进行校本研究,挖掘自身潜力,转变观念,实现自身向专家型、学者型的转变。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积极和专家组老师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同时,各教研组要注意认真计划安排与专家组研讨活动的时间、方式,以及研讨的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学科教学实际中的突出问题,展开校本教研。注意前瞻性的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而此次受聘专家组成员的主要任务则从以下十个方面开展。
1.全面参与。参与附中高中课改工作,包括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各科必修选修模块教学、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分认定及信息技术支撑等课改工作。2.教学交流。各学科指导专家与各教研组及新课程年级学科组建立密切的交流、合作、联系关系。3.课程跟踪。深入附中各学科新课程教学,指导各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共同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4.教材研究。高中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教材的结构、特点,提出各科教材教学实施的具体意见。5.实践调研。6.课题指导。指导新课程执教教师的校本教研工作;与附中教师共同就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课题研究,附中教师参与大学老师的课题研究,提升附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7.专业培训。承担部分学科教学的培训任务;8.课程开发。参与附中校本课程的研发,帮助附中建立由特色的课程体系。9.评价研究。包括必修选修模块评价、学分认定、高考改革等。10.技术支持。帮助附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的新课程管理平台和数字化的教学管理系统。
新合作模式众人推
陕西师大课程中心副主任张迎春在发言中谈道:“此次专家指导组的成立是大学部与附中的第一次合作。2007年11月27日在陕师大课程中心召开的工作会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这次会议上李鸿副校长就目前中学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新课改的现状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共同的思考,觉得大学课程中心和教学论教学研究工作,必须和现在的基础教育的改革进行密切合作,把理论研究和实际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是研究更具有指导性。我们这次成立师大附中高中新课程专家指导组,是一次开创性的合作,此次29位专家组成员都是课程研究专家和教学论的教授组成的。我们现在就是高中新课改共同体,互惠互利,共促发展。
与会的两位专家组成员也代表专家们表示,此次专家指导组成立,老师们之间就可以正式的、有计划,系统的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为附中老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较为及时,全面,持续性的支持、帮助,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同时也可以促进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坚实实践支撑,两相互补,互惠互利,互相提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