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高考不改革 高中课程改革怎么改?
2007-12-21 09:38:28红网
三十年了,中国高考经历了太多,素质教育千呼万唤仍然出不来,这与高考改革的步履维艰息息相关。与高考改革相对沉默的是,高中课程在不断地改革,例如,高中语文课本近十年就不知道换了多少次脸,可是,次次换脸换不来素质教育。“回响中国”2007中国教育年度盛典除了盛装登场,我们更应该思考,三十不立的高考与尚感幼稚的课程改革何去何从,这才是真正的回响!
据《北京日报》12月13日报道,北京市高中课改新课程第一学段教学结束以后,对高考如何考,考什么的迷茫成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大困惑。12日,在广渠门中学召开的崇文区课改推进会上,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首次对新课程高考回应,据透露,每个科目所有必修模块以及必选模块是新课程高考的最低限度。
北京市高中课改改得轰轰烈烈,不过,在热闹的背后,笔者又有点困惑,如果课改热闹得让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不知道考什么,这样的课改算得上是好课改吗?幸好,第一学段教学结束后,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还算及时地对新课程高考作出了回应,但是,这样的回应称不上是定心丸,专家一句“最低限度”,根本安抚不了教师及学生那颗躁动的心。
“必须坚决打破高中一切教学活动围绕高考进行的错误观念。”北京市教科院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是解决高中课改问题的良方。应该说,这种认识是绝对正确的,不过,笔者并不因为专家有了这样的认识而天真地喝彩起来,要知道,虽然中国早已经发现素质教育才能救孩子,但是素质教育来到中国了吗?北京市新课改旨在打破高中一切教学活动围绕高考进行的错误观念,这很好,但是在高考制度不改变的大前提下,谁又敢拿高考开玩笑?教师不敢,学生不敢,家长同样不敢,敢开玩笑的只有专家,只有那些敢拿学生做牺牲品的专家!高考方案未出一天,课改都只能让教师、学生继续担心着,模块考试永远无法取代高校招生考试!
部分教研专家分析,不说高考内容,师生迷茫;说了高考内容,老师又会是“考什么教什么”,失去了课改的意义。教研专家的担心其实恰恰反映出了目前课改所处的尴尬位置,高考制度一日未改,课改都只能活在理想中而已,课改不可能不制造出迷茫,教研专家可以说教师与学生急功近利,但这种急功近利却有着天大的理由,哪个学生不希望通过高考实现读大学的理想?学生没有教研专家的伟大,他们读书要直面的就是高考,教研专家叫他们不要围绕高考学习,这话有道理吗?在高考制度没变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有权利过早知道高考内容,专家让他们知道考试内容,才是对他们负责的态度!其实,教师与学生迷惘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认识不理解新课改,更不是不想进行课改,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体现高考制度改革的高考方案会怎样改。高考方案往往要到高考前一年才肯出台,而这时,新课改已经实施两年了,在旧高考继续存在,新高考方向未明的情形下,新课改如何能落到实处?
北京市第一批享受高中新课改的学生确实打响了北京高中课改的第一枪,他们享受着课改带来的巨大变化,不过,在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担忧,先行一步的课改已经制造不少迷惘,如果没有更先行一步的考试改革,专家怎样指点,课改也会如同迷途的小舟,看似起航了,小舟却早早迷失前进的方向。课改一旦与考试改革脱节,失去以考试改革为指导的课改,最终也只剩下热闹的份儿。
笔者认为,考试改革应该先行于课改,这样才不会导致课改迷失方向。可是,这些年来,我们都是课改先行了。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两种可能:如果高考还是以分数为主,那么,高考考什么;如果高考不需要分数了,那么高考又怎样考?考什么指引着课改前进,这样的“如果”需要考试改革来给出答案。从目前高考方案姗姗来迟的情况看,新课改只剩下处处被动的份了。新课改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这原本是好事,但中国的高考远不同于国外的高考,要是仅仅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而不引进国外科学的考试方法,这样的课改称得上适合咱们中国吗?考试改革没有与课改同步甚至先行一步,课改都注定困难重重,苦了老师,苦了孩子,甚至害了孩子!
将孩子从考试的苦海中解放出来的,主要不是课程改革,而应该是考试改革,现在却演变成希望用课程改革来救孩子了,只要原有的考试制度继续扮演唯分数取才的角色,没有先行的考试改革,课改就注定让人迷茫,肩负不起中国教育前进的方向。作为高考指导性的高考改革方案,理应早于课改出来。只在课改上大作文章,除了热闹,很难给学生带来实质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