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语文)
2007-01-14 14:16:51本站原创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试题应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语文科高考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制 订的。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
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
2.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5.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6.常见修辞方法及运用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7.标点符号的使用
8.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基本了解
9.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
10.常见名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篇目见附录)
二、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词。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
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
3.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5.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7.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
8.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三、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类作品。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作品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
5.作品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6.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
7.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8.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
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四、写作
根据题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能写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2.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3.能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书写规范
5.鼓励写思想深刻、材料新颖、有文采、有创意的文章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机读卷,单项选择题,约占总分的20%;第Ⅱ卷为非机读卷,包括选择题(含单选与多选)、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等,约占总分的80%。
试卷各部分内容的赋分
1.语文基础知识,约35分
2.古代诗文阅读,约25分
3.现代文阅读,约30分
4.写作,60分
附录
背诵与默写篇目
(一)古文(8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荀子》
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
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
游褒禅山记(节选:从“其下平旷”到“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
石钟山记苏轼
前赤壁赋苏轼
(二)诗词曲(25首)
氓《诗经》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孔雀东南飞(节选:从“鸡鸣外欲曙”到“二情同依依”)汉乐府
山居秋暝王维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将进酒李白
旅夜抒怀杜甫
登高杜甫
兵车行杜甫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廖)刘禹锡
琵琶行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李贺
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
锦瑟李商隐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窦娥冤(节选:【滚绣球】)关汉卿